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中國水電追夢人:從跟跑到領跑

時間:2024-04-19 04:03:34來源:大公报

  上圖:如今,覃大清參與建設的金沙江白鶴灘水電站累計發電量已突破1000億千瓦時。\新華社;左下圖:哈電集團首席科學家、「國家卓越工程師」覃大清接受大公報記者採訪。\大公報記者于海江攝;右下圖:覃大清(右)與哈電集團的技術人員探討方案。\受訪者供圖

  「國之重器,必須掌握在我們中國人自己手中!」年初,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的「國家工程師獎」表彰大會上,哈電集團首席科學家覃大清被授予「國家卓越工程師」稱號,並作為獲獎代表在會上發言。從世界最大的水電站──三峽水電站,到世界單機容量最大的100萬千瓦白鶴灘水電機組,覃大清與團隊依託國家重大工程,通過自主創新,攻克了多項世界級前沿技術難題,其創新研製的「混流式L形葉片轉輪」,使中國大型水電裝備製造業邁入國際領先水平,用幾十年走過了發達國家幾百年才完成的工業化歷程,在水電裝備領域實現了從跟跑、並跑到領跑世界的創新跨越。\大公報記者 王欣欣 于海江

  「我見證了中國的發電設備由弱到強的過程。我們拿到的重要訂單,不是別人施捨給我們的,都是同台競技得來的。」1983年,18歲的覃大清人生第一次離開廣西柳州縣城的家,來到位於湖北的華中工學院求學。「上了大學,你就是國家的人了。」學長的話讓覃大清深切感受到「家國」的情懷與責任。

  「能參與三峽工程 一輩子也值了」

  大學期間,覃大清對水力機械專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當時,長江之上,葛洲壩電站陸續投運,三峽工程呼之欲出,中國已建立起完整的現代水電設備製造業雛形。「如果能參與三峽工程,就是豁出一輩子也值了!」1987年,覃大清大學畢業,抵達了中國水力機械專業最前沿的「陣地」──哈爾濱電機廠大電機研究所工作。哈電有大廠房、有研究所、有實驗室、有計算機,能為他的「三峽夢」做好充分的知識和技術準備。「當看到各種各樣的儀器設備時,我真的非常興奮,手上長凍瘡也不在乎。凡是能夠對幹好三峽工程有用的知識,我都去學,就連走路吃飯也在想着解決學習中的問題。」

  技術儲備十年,1997年,覃大清帶領團隊開始了三峽電站右岸機組的水輪機水力開發,其間遇到了行業公認的世界性難題──高部分負荷壓力脈動問題。水輪機在負荷範圍內運行,壓力脈動的數值非常大,導致機組運行不穩定,很容易發生危險。「很多國內外的專家都勸我這個方向是不可能治癒的『癌症』,可能一輩子都不會解決。而我覺得醫生面對生命不能退縮,面對國家裝備製造的難題,我們同樣要有敢於突破一切阻礙的勇氣。」覃大清帶領團隊成員一頭扎進了實驗室。那段時間,實驗室幾乎每晚都是燈火通明。

  日以繼夜 水輪機「起死回生」

  想提高裝備製造業的核心競爭力,就需要依靠科技創新的力量。覃大清團隊從水輪機葉片形狀着手,通過20多個方案的優化設計和上百次試驗,研製出混流式L形葉片轉輪,在穩定性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徹底解決了困擾世界大型水電設備製造業多年的技術難題。此項技術使中國大型水電裝備製造業邁入國際領先水平,相關成果成功應用到溪洛渡、向家壩景洪等大型電站機組。

  覃大清回憶,「三峽左岸機組建設時,雖然當時國外的技術比我們好一些,但是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水電團隊比我們更了解三峽,我們自己的研究成果不可或缺。」曾主持研製數百個轉輪的加拿大製造專家表示:「三峽轉輪在製造中遇到了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但哈電人把打入地獄的轉輪又撈回來了。」

  「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主要得益於多年的自主研發、獨立思考。」覃大清說,他的成功正如中國水電的成功,即始終堅持自力更生、自主研發,這是老一輩水電人的精神,而他只是更好地繼承和發揚。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