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寧夏銀川,市民在跨境零售體驗店內購物。\新華社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23年中國經濟發展作出最新擘畫,「擴內需」重要性進一步突顯。會議公報表示「明年經濟工作千頭萬緒,要從戰略全局出發,從改善社會心理預期、提振發展信心入手,綱舉目張做好工作」,而「綱舉目張」的五項工作中首要任務就是「着力擴大國內需求」。專家表示,下一步擴大內需在於促進消費,才能激活經濟內生動力。提振消費必須依靠改革,政策最終落腳點要提高居民收入。穩消費,主要穩市場主體,穩住一家小商小販,就穩住幾家人的生計。\大公報記者 海巖北京報道
中國國際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向大公報說,當前擴大內需和外需轉弱沒有直接關係,是中國的發展階段決定的,大國發展的性質決定的,大國都是主要靠擴大內需來支撐。「我們不能再和過去四十年發展模式一樣,用參與國際循環的方式發展國內經濟,靠出口和招商引資發展自己。我們必須擴大內需來增加對貿易夥伴的進口需求,擴大對外投資給其他國家資本,形成共享發展的發展模式。」擴大內需主要是從擴大消費和投資兩個渠道實現,消費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公報中反覆提及「着力消除制約居民消費的不利因素」,「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
首先要讓老百姓有錢
「過去的發展模式靠擴大投資,新創造的蛋糕捨不得更多用於消費,然後用資本積累,資本形成的方式,創造更大的新蛋糕。下一步高質量發展,就是把新創造的蛋糕要更多分給老百姓,來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這是我們發展的根本目的。」張燕生說,因此明年及以後擴大內需戰略就是消費要成為三駕馬車中的「頭車」,把促消費的文章做好了,經濟就有需求,有動力。不過,明年消費還是會比較困難,消費拉動經濟的力量還是較弱,明年應出台有針對性的穩消費舉措,出台一些推動改革的長效機制,而不是短期政策。
在張燕生看來,穩消費,目前主要措施是穩市場主體,穩住一家小商小販,就穩住幾家人的生計。但是,「僅僅靠供給側穩消費是穩不住的。擴大消費,首先要讓老百姓有錢,現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佔GDP的比例是44%,和美國的83%、印度的77%相比,佔比還是太低。」在張燕生看來,要想消費長期向好,人均可支配收入佔GDP的比例,居民消費佔GDP的比例,以及中等收入人群佔總人口的比例,這三個指標的提升是關鍵。
「從短期看,目前有一些限制消費的政策有優化空間,比如房地產市場等,公報中提出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消費;有一些消費則受限於供給能力,在改善供給後,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除此之外,張燕生認為,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對於消費的提振有直接的提振作用,在「擴內需」的政策目標下,2023年教育、醫療等有需求但未被滿足的一些領域,有可能迎來政策方向的進一步明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表示,「要擴大市場准入,加大現代服務業領域開放力度」。
專家倡發放消費券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到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消費。粵開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羅志恆認為,明年可能會有一些支持消費的措施出台,比如發放「消費券」、「旅遊券」、數字人民幣紅包等;強調支持住房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