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好山好水出好茶 精準翻譯考功夫

時間:2022-12-03 04:26:10來源:大公报

  圖:陝西省平利縣長安鎮一家茶業公司的技師在進行傳統手工製茶。|新華社

  好山好水出好茶。近日,在摩洛哥拉巴特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7屆常會上,正式批准由浙江省牽頭申報的「中國傳統製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中國共有43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居世界第一。15個省市、44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4萬字翻譯精準的申遺文本……申遺成功的背後,凝練着中國源遠流長的茶歷史、茶文化,飽含中國茶人種茶的民間智慧和愛茶的赤子之心。\大公報記者 王莉

  今年共有來自全球各國的46個項目參評人類非遺,而此次入選的「中國傳統製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堪稱中國歷次人類非遺申報項目中的「體量之最」,涵蓋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黑茶、黃茶、再加工茶等傳統製茶技藝和徑山茶宴、趕茶場、潮州功夫茶藝等相關習俗。

  申遺文本 4個月改32稿

  據參與申遺文本寫作的浙江師範大學教授王巨山介紹,2020年10月,國家文化和旅遊部決定由浙江省作為「中國傳統製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的牽頭申報省份。隨後浙江組成工作專班投入文本寫作,短短四個月撰寫文本4萬字,修改32次,2021年3月31日終於按期提交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申報材料需要採用中英文對照,怎樣將中國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更好地用英文進行表達則成了文本組最需要攻克的難題。「有些問題只能用150至250的單詞量回答,我們的原則就是既要保證絕對準確,還要適當加入代表中國文化的俗語。」負責文本翻譯工作的中國茶葉博物館工作人員朱慧穎舉例說,「比如『好山好水出好茶』一開始直譯為『Fine mountains and waters give birth to fine teas』,但總覺得缺少一些內涵。幾經修改,正式文本則改成了『Good water and soil give birth to good teas』。」

  「我叫樊生華,是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龍塢鎮桐塢村人。我自幼跟隨父親學習製作西湖龍井,二十年如一日,致力於西湖龍井炒製手法的傳承……」「我叫張永爍,今年12歲,出生於大理市大理古城,是地地道道的白族人。白族三道茶是我們白族日常的待客習俗,每當家裏來了客人,我們都會熱情接待客人進堂屋,獻上『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杯茶……」

  文化傳承活動將同步啟動

  申報材料中,像這樣飽含赤子之心的知情同意書一共有83份,它們中英文對照,涉及茶的39個傳統製茶技藝和5個茶葉相關民俗,分別來自全國15個省44個項目的代表性社區、群體,不僅有國字號的博物館、學會、文化研究會等機構和組織,還有上至八旬下至十幾歲的茶人。

  隨着「中國傳統製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成功的喜訊傳來,浙江省已同步啟動相關保護、傳承和弘揚活動。據悉,12月初將在杭州舉行「中國傳統製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保護高峰論壇和專題展、茶文化體驗周,目的是讓更多人能近距離了解中國傳統製茶技藝及其深厚內涵。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