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當地時間9月16日上午,中國人民解放軍禮兵護送烈士棺槨上飛機。\中新社
9月16日上午,第九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交接儀式在韓國仁川國際機場舉行。中韓雙方代表現場簽署交接書,確認交接88位志願軍烈士遺骸及相關遺物。本次遺骸交接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運輸機運-20接迎烈士遺骸遺物返回祖國,在進入中國領空後,將派出殲-20編隊為烈士護航,告慰歸國志願軍英靈。自2014年以來,國家用最高規格致敬英雄,將一批批烈士迎接回家,此後,越來越多年輕人接力,自願踏上了為烈士尋親道路,成為了引領烈士英靈回家的「提燈者」,心手相傳「讓烈士早點回家」。\大公報記者 何德花、丁春麗報道
中韓雙方遵循人道主義原則,本着坦誠友好、務實合作精神,從2014年至2021年已連續8年成功交接825位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今年是按照中韓雙方達成的共識實施的第九次交接。自2014年首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遺骸回國時,孫嘉懌就開始關注、收集資料。5年來,孫嘉懌帶領「我為烈士來尋親」公益團隊450人,成功為1210位烈士找到家。
陪同烈屬赴朝鮮尋親
孫嘉懌1985年出生於浙江寧波一個軍人世家,從小對軍人有着深厚的感情。自2017年,她成功幫助安徽省太和縣王志寶找到親人王心恆烈士陵墓的消息在互聯網上傳開,向她尋求幫助的人多了起來。從此,孫嘉懌正式踏上了為烈士尋親的道路。她開始在微博上發起「我為烈士來尋親」活動,招募了20多名志願者一起整理資料,走上替更多烈士尋親的道路。
次年4月初,孫嘉懌和幾位志願者陪同60多位烈屬到了朝鮮尋親。「車廂很安靜,突然有位烈士家屬輕聲說『我們的先輩也是坐火車去的朝鮮,他們再也沒有回來,我們去『接』他們……」孫嘉懌哽咽道,那趟大多數烈屬「接到」了自己的親人,但仍有人沒有找到親人的安息地。從朝鮮回來後,孫嘉懌發動了更多人加入到「我為烈士來尋親」志願服務隊。
孫嘉懌表示,「有七成是年輕人,我們創建了1+9+N的工作模式,就是建立一個拍攝整理完善革命烈士安葬地數據庫,組建了拍攝、資料整理審核、境外資料翻譯、烈士遺物修復、軍史墓葬專家指導等九大服務矩陣,在省市、區、縣、鄉鎮下設N個網格員,目的就是讓所有的烈士能早點回家。」
2019年「我為烈士來尋親」公益團隊推出「我為烈士修遺物」活動,組成了以寧波財經學院大學生為主體的志願服務隊,幫助烈屬修復烈士遺像、證件等物品。孫嘉懌坦言,很多八零後、九零後的年輕人,看到了很多已屆古稀之年的烈士家屬,特別無助地在尋找自己的親人的時候,紛紛表示「不能再讓他們奔波在尋親的路上,不知所措。」
兄弟齊上陣 一門兩忠烈
孫嘉懌表示:「這次歸國的88名中國志願軍烈士遺骸和837件遺物中,其中一枚刻有『陳淑彬』的印章清晰可辨,是尋親中最關鍵的幸運物。」幸運的是,經過15日全網發起為陳淑彬烈士尋找親人之後,陳淑彬烈士的親屬也在山東日照市莒縣陵陽街道陳家河水村找到。
「我是昨天(15日)下午4點接到通知,一聽烈士的名字就知道是犧牲在朝鮮戰場上的大爺。」陳常宗表示,他的父親兄弟四個,其中兩個伯父陳淑彬、陳淑標都犧牲在朝鮮戰場。尋找兩位伯父的遺骸一直是爺爺、奶奶以及全家人的期盼,這麼多年了,他們都沒有想到還能找到。看到尋親資訊,全家人都很激動。
目前8位親屬已進行了DNA採集,將會做進一步核實確認。陳常宗及家人都希望能有機會當面祭奠一下陳淑彬伯父。同時,他們也特別期待能早日找到陳淑標伯父的遺骸,讓親人早日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