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韶關(粵北)
特色:逐步形成粵湘贛跨境電子商務海外購城市消費中心。
規劃:增強與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聯動,打造內陸省份進入海外國際市場的跨境電子商務物流支點。
2. 河源(粵北)
特色:完善農村物流代收點、田頭預冷、冷鏈物流倉儲等,推動農產品利用冷鏈物流出口海外。
規劃:發揮河源在跨境電子商務產業鏈中的比較優勢,全域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3. 清遠(粵北)
特色:探索建設應急物資(藥品)跨境電子商務先行試驗區。
規劃:發揮緊鄰灣區中心城市、產業基礎好、發展空間大優勢,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4. 雲浮(粵北)
特色:助力雲浮打造金屬智造、石材(建材)、現代農業等千億產業集群。
規劃:積極對接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強與灣區城市和兩個合作區的合作。
5. 潮州(粵東)
特色:打造「國潮精品」智造品牌聚集地;探索粵東地區、港澳跨境電子商務合作機制。
規劃:引進對接廣州、深圳、港澳等大灣區先進的跨境供應鏈、海外倉服務體系。
6. 揭陽(粵東)
特色:重點打造五金不銹鋼、紡織服裝(內衣)、鞋帽、塑料家居、電器、醫藥、珠寶玉器、農產品等特色產業集群。
規劃:探索粵東地區、港澳跨境電子商務合作機制,建立粵東跨境電子商務協作機制。
7. 汕尾(粵東)
特色:打造1-2個跨境電子商務特色產業園區,與製造業、服務業等融合發展,提升「可塘珠寶」「甲子五金」「碣石聖誕品」等品牌影響力。
規劃:通過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的空運、海運和鐵路運輸線,開通往來港澳貨運船舶航線運營等措施。
8. 陽江(粵西)
特色:搭建「世界刀剪產品」跨境電子商務出口平台,擴大陽江刀剪產業在世界影響力。
規劃:打造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
大公報記者盧靜怡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