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3月11日訊(記者盧靜怡 北京報道)「粵港澳大灣區」連續第三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成為兩會上的熱點話題。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深圳的目標定位是努力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創意之都。深圳正促進科技和金融的融合,驅動銀行業的金融創新。全國首家獲批開業的互聯網銀行微眾銀行就位於深圳,微眾銀行在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和金融科技方面累計投入10億元以上,全行科技人員始終保持員工總數一半以上。
深圳地處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城市,科技創新能力與金融業總體發展水平在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中實力位居前列。憑借開源技術、分布式架構的技術平台創新搭建方式,微眾銀行已成功建成完全自主可控、可支撐億量級客戶和高並發交易的銀行核心繫統。目前,微眾銀行已建成253個關鍵系統、1223個子系統,入選了中國人民銀行2015年金融信息化10件大事,並在2016年、2017年連續兩年榮獲深圳市金融創新一等獎。據了解,微眾銀行2018年公開申請的專利數量已躍居全球第五、居中國第三,全年專利申請高達104件。
產學研深度融合,確保持續科技創新能力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嘗試。身在其中的金融科技企業想要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佔有一席之地,其關鍵在於「開放合作」。微眾銀行在金融科技方面一直貫徹「三大開放策略」:一是開放平台,通過API、SDK等方式,為合作夥伴提供金融能力。二是遵循開源的科技潮流,通過開源及開放軟件的方式,將自身的科技能力開放出來給市場。三是開放協作,包括和金融同業,特別是大灣區「9+2」城市群的金融機構之間協作,以及和產業之間進行協作,使金融真正服務好實體經濟。
金融科技離不開人工智能、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四大板塊。微眾銀行一方面加大科技投入,強化金融科技能力。作為一家純線上的創新型銀行,微眾銀行沒有營業網點和櫃面人員。目前,一個智能機器人可替代400位人工客服,98%的客服服務均由智能雲客服完成,不僅有效支撐了海量客戶需求,而且極大地節約了人工成本。
要持續保持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符合需求的金融科技人才成為關鍵。微眾銀行非常注重產、學、研的深度融合,為了充分發揮深圳本土金融科技資源優勢,引入國際優質教育資源,2018年微眾銀行聯手深圳大學成立了金融科技研究院,由雙方共同承擔科研和開發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