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汪品先:中國正爭取成為國際大洋鑽探第4個平台提供者

時間:2018-12-04 19:44:10來源:大公網

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教授汪品先(倪夢璟 攝

  大公網12月4日訊(記者 倪夢璟)4日,大洋鑽探50年報告會暨專着首發儀式在上海科學會堂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教授汪品先在會上透露,中國正在爭取成為國際大洋鑽探的第4個平台提供者,並將自主組織航次,這標誌着中國已經躋身海洋研究前列。汪品先同時透露,中國科學家正在爭取于2020年舉辦國際大會,與國際科學家一道研討制定新十年大洋鑽探科學計划。

  大洋鑽探是迄今為止深海研究領域乃至整個地球科學研究歷史上,規模最大、歷時最久的國際合作項目。從1968年美國船隻在墨西哥灣進行深海鑽探開始,50年來大洋鑽探的規模和水平節節攀升,到現在為止,在全球各大洋已鑽井3700余口,取芯40多萬米,開闢了探索地球深部的有效途徑,推動了地球科學的革命性進步。

  1998年,經國務院批准我國正式加入國際大洋鑽探計划。二十年來,中國通過參加這個計划,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學成果,特別要指出的是,在南海深海探索上,中國科學家所取得的成果尤為國內外同行所矚目。

  「最近我們在南海補打深井,這口井前兩次鑽探都由於技術原因沒有成功,此次順利獲取南海形成時的洋殼玄武岩。」汪品先介紹,該井水深3800米,向海底以下鑽進1700米,深度達到世界前列。鑽探獲得的岩芯為研究南海的成因和古環境變化等提供寶貴材料。

  不僅如此,雖然中國大洋鑽探研究比國際晚30年,但近年來中國表現活躍,四次南海大洋鑽探后,中國拿到了南海科學研究的主動權同時,還將進一步在國際上掌握話語權。記者獲悉,中國IODP專家咨詢委員會正在積極推動建造世界第三代大洋鑽探船。新一代的船將在鑽探技術上有重大突破,從載體到材料有全面的創新,以期滿足向地球深部進軍的目標,同時將吸收美、日兩艘船的經驗,集中世界各國的最新技術,通過科學技術互結合、國際國內緊密合作的認真研討,形成國際層面的先進方案。

  「要避免一種誤會,造了船就能引領。」中科院院士、同濟大學汪品先教授強調,國際科學合作不能單靠「有錢」、「有船」。想要進入國際合作的引領地位,必須在科學技術和運作能力上達到國際水平,我國亟待在科學和管理層面快速提高。

  另據介紹,此次活動由上海市科學技術協會、同濟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社會科學院等共同舉辦,上海市地球物理學會、上海市船舶與海洋工程學會、上海市地理學會、上海市地質學會、上海市海洋湖沼學會、上海市科普作家協會等協辦。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