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11月9日訊(記者 俞晝)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9日上午落下帷幕,本屆大會以「創造互信共治的數字世界——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來自全球76個國家和地區約1500名嘉賓齊聚烏鎮,縱論網絡空間發展,展示信息技術創新成果。
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閉幕(俞晝 攝
中央宣傳部副部長、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任庄榮文在致辭中指出,本屆大會緊扣主題,與會嘉賓聚焦互聯網如何更好造福世界人民、網絡公益扶貧等議題深入探討、廣泛交流,達成了許多共識。「大會重點關注人工智能、5G等技術,又直面問題和挑戰,聚焦網絡安全,成為大家交流思想的高端平台。」
作為一個集聚了全球互聯網領域「最強大腦」的平台,15項領先科技成果也以此為契機在大會上公布,不僅弘揚了互聯網技術創新、綠色、包容和共享理念,更為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築石鋪路。而《世界互聯網發展報告2018》《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18》藍皮書的發布,則為全球互聯網發展提供了新的思想借鑒和智力支撐。
此外,在互聯網之光博覽會上,阿里巴巴、騰訊、華為、歐洲衛星通信、卡巴斯基等知名企業和機構都展出了自家的最新成果,並舉行了110余場新產品新技術發布活動、12場產業合作專題對接會,推動了一批項目的實際落地。
聯合國秘書長數字合作高級別小組成員法迪·切哈德表示,雖然此次大會閉幕了,但是它的影響的持續性的,也十分感謝中國舉辦世界互聯網大會,給了大家一個學習交流分享的機會。「我要特別感謝中國在數字化方面的有用分享,中國在數字化轉型上做得十分成功,國人去國外旅遊也都是用手機支付,這十分值得我們學習,也期待數字革命能在全球如火如荼開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鄔賀銓坦言,此次大會的主題和首屆大會是一脈相承的,都是強調互聯共通、共享共治,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只不過第一屆的時候還只是概念初成,到現在已經比較成熟了,而且越來越有時代特色。
「從技術上看,也從消費互聯網向工業互聯網拓展。前幾年的技術還表現為單向技術,而今年是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之類的新技術融合,這都反映了技術的進步,也預示着新業態、新技術的即將到來。」
本屆大會才剛結束,鄔賀銓就已經開始期待明年的「烏鎮時間」了。「互聯網其實是個很草根的東西,因為它面向的是廣大群眾。希望明年多舉辦接地氣的論壇,可以偏向于鼓勵年輕人雙創,另外也可以組織介紹地方發展互聯網經驗的分享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