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國際漢語研討會北京開幕 151國已設孔子學院

時間:2018-11-08 17:04:49來源:大公網

  第十三屆國際漢語教學研討會暨北京大學首屆世界漢語研討會北大開幕(江鑫嫻 攝

  大公網11月8日訊(記者 江鑫嫻)第十三屆國際漢語教學研討會暨北京大學首屆世界漢語研討會8日在北大開幕,來自32個國家和地區的300餘位代表參會。據介紹,目前全球151個國家設立了531所孔子學院和1130所孔子課堂,學員超200萬人。孔子學院帶動和推動了67個國家將漢語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對此,第九、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會長、世界漢語學會會長許嘉璐認為,這反映了世界對對話的需求。

  許嘉璐在致辭中談到,人類各個群體之間的關係,在彼此相對隔絕,繼而普遍對抗之后,正進入到不同文化間對話的階段,孔子學院的誕生反映了世界對對話的需求。世界漢語教學是中國和世界各國人民之間友好往來之橋、心靈相通之橋,通過不斷地改革創新,它正在化為一條交流、對話、協商、合作、發展之道,目標就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孔子學院總部副總幹事、國家漢辦副主任、世界漢語教學學會副會長馬箭飛表示,世界漢語教學的發展,催生了孔子學院的誕生,同時又推動了孔子學院的發展。目前,孔子學院是全球最大的國際化語言教育網絡,也是全球最多樣化的國際交流平台。

  北京大學校長郝平表示,漢語的推廣極大深化了中國與世界各國的相互認知和友好合作,它也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助力之一。國際漢語教學研討會為全世界漢語教學和研究者、漢語愛好者們提供了一個開放、多元、包容的交流和互動平台,對漢語教學、研究和傳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此次同時舉辦首屆北大世界漢語研討會,就是要進一步推動國際漢語教學交流與合作。

  法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博士生導師、世界漢語教學學會副會長白樂桑在會上作了題為「漢語學習動機與漢語作為遠距型語言」的報告。他研究發現,法國漢語學習者學習動機上,內在動機占主導地位,在內在動機中,有幾個方面很重要:一是成就動機與挑戰性動機,二是發現性傾向,三是人道主義、理想主義傾向,四是跨文化的敏感力。另外,他將探討遠距型語言學習與旅行心理(包括旅行思維、旅行文化、旅行方式等)之間的交匯。

  德國哥廷根大學教授、世界漢語教學學會理事顧安達以「關于歐洲漢語學習者的一些思考」為題,從語言及文化背景、年齡、動機和學習目標四個方面分析歐洲「漢語作為外語」目前的情況及問題。報告指出,漢語教學應做如下方面的改善:更準確區分教學目標及學習目標;改善教學科的編排方式;加強漢語與學習者母語的對比研究;加大中國社會、文化、地理等方面的信息輸出。

  喀麥隆高等教育部官員、新漢學計划、北京語言大學博士研究生杜迪發表了「我與喀麥隆漢語教學本土化」的主題演講,講述了他參與喀麥隆本土師資培養、漢語課程大綱的修改工作,促進漢語教材的本土化三個方面的工作經歷和感受,說明了漢語國際教育本土化是當前國際漢語教育的趨勢。

  北京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學院院長趙楊作了題為「漢語教學的傳統、未來與新時代」的報告,回顧了新中國對外漢語教學68年的發展歷程,總結歸納了學科形成的一些理念和思想,指出新時代漢語教學具有三個特點:第一,繼承過去六十多年形成的優秀傳統和理念,走適合漢語和漢語教學特點的發展之路;第二,充分利用互聯網,提升漢語的傳播力,提高教學效能;第三,漢語教學要貫徹全人教育,要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貢獻。

  據悉,第十三屆國際漢語教學研討會將於8-9日分八個專題,在跨學科新理論視角、漢語評估標準、漢語教師本土化建設、課程設計和教學模式、漢字教學中的文化要素、中國文化與中國國情、新技術新媒體新思維的探索與應用等八個研究領域展開專題研討。

  與此同時,北京大學首屆世界漢語研討會將分為四個分論壇展開。政府與國際組織代表討論語言傳播在促進國家間關係、促進民間交往方面發揮的作用。語言傳播機構代表探討語言傳播規律和特點以及語言教學在促進文化交流方面發揮的作用。漢語教學與研究學者交流世界各地漢語教學的進展。漢語學習者代表交流漢語學習心得以及對個人發展的影響。

  今次大會由世界漢語教學學會、孔子學院總部/國家漢辦和北京大學聯合主辦,北京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學院和北京大學國際合作部承辦,主題為「新時代國際漢語教學研究與發展」。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