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何宗盛:港人並不缺科創基因

時間:2018-02-25 03:16:06來源:大公網

  圖:何宗盛在香港國際創客節上講話受訪者供圖

  「希望香港的年輕人不要害怕,不要太保守,不要自我感覺良好。有機會就到內地多看看,感受一下祖國的發展與變化。所謂的比較是需要親歷後才可以作出的,而評判也是要建立在充分了解的基礎上的。這個年代,年輕人不要因為是家中的獨生子女,生活過於幸福,就安於現狀,在該打拚的年紀就該出去闖闖。不過,創業雖然是好事,可要創業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先積累足夠的市場經驗和一定的資本,不然從校園中走出來就創業,失敗是難免的。」

  看到過曾是一片農田到現在車水馬龍的陸家嘴,所以他感嘆內地發展之快;感受過家鄉二十年「駐足不前」,所以他直言香港急需求變。多數北上港人都在專業服務領域摸爬滾打,可他卻獨闢蹊徑,玩轉科技產品……作為IT公司的老闆,何宗盛直言,港人從不缺乏科創基因,只是愈來愈自縛於規模不大的香港市場,「出去看看,去,不一定成功,不去,只有死路一條。」/大公報記者張 豪、夏 微

  「說句實話,上世紀九十年代到過內地的大部分香港人都不相信內地如今會發展得這麼好!」作為較早一批來到內地的香港人,何宗盛直言,「來到內地以後,真的是看着這裏每天都在改變,越來越好。」可與此同時,香港似乎陷入了停滯不前的狀態,「未來香港可以應時代的潮流盡快做出改變!」

  加入科技領域應對時代變化

  上世紀90年代初,從事房地產行業的何宗盛,為拓展公司業務,抱着「視死如歸」的心態到了廣州。「我還記得1993年6月30日,在廣州預售房,一天房子就全賣光了!」但畢竟是從香港這個成熟的市場中走出來,經歷過房產泡沫的何宗盛,心裏也越發不安起來,不僅如此,何宗盛也深知人脈關係在內地的重要性,因而在「感到自己能力有限」後,便於2008年離開了地產行業,開始在自己一直以來就很感興趣的IT領域創業。

  2008年開始創業的何宗盛,成立了「都都寶」控股有限公司並擔任董事長職務,參與建設部全國公交IC卡互聯互通、清分、清算平台等標準的制定工作。之所以選擇了公交IC卡這個切入口,何宗盛稱,這與他作為港人當時每天和八達通卡打交道密不可分。「我進入這個行業時,內地總的發卡量是1.8億張」,想到「八達通卡」在香港的市場,結合內地發展,當時就想如果做這個,未來一定不得了。「去年的數據顯示,國內發卡量已經接近9億張。」這幾年內地「智慧城市」迅猛發展,似乎印證了他當年的判斷。

  在互聯網迭代發展的浪潮中,電子支付對IC卡市場產生的巨大的衝擊,但「都都寶」也沒有止步,「都都寶」正在與公共交通行業聯合開發電子公交卡,努力滿足乘客掃碼乘車、移動支付這個願望。「都都寶」在全球首創了城市公交一卡通聯機充值和消費模式,用戶可以用「都都寶」為自己的一卡通進行充值,同時還可以進行水、電、燃氣生活繳費/手機話費充值/電影票預訂/網絡彩票購買/網上商城等等,滿足了人們移動智支付生活的願望。

  回想1995年,在上海工作的何宗盛,住在波特曼酒店,看着酒店對面還是一片農田的陸家嘴,聽着當時的區長對他說「Tommy啊,我們要發展,要打造金融中心……」時,說實話,他的內心還持着深深的懷疑,「我當時就在江邊看着那片地方,心想着『會嗎?』 」。可如今,再看高樓林立,總部匯聚的陸家嘴金融城,何宗盛感嘆,「真的不得了。」

  談及對內地未來發展的期待,何宗盛以「穩」字概括。「作為港人,我覺得這屆領導層有出色的治國理政理念,尤其是在反腐敗等具體舉措上都做得很不錯,政府部門工作也規範很多,但是現在相比過去二十五年內地翻天覆地的改變,我覺得未來五年會是一個穩定的發展階段,不會像過去那麼快。」在何宗盛看來,穩定是最重要的,「穩定會令人感到幸福,着重在走科技等方面的發展,科技改變生活,令生活更美好。」

  「港生最失敗的是不敢離港」

  何宗盛認為,正如自身公司業務需要不斷改變,如今的香港更需改變。他直言,其實香港從來不缺少科技創新,「不是沒有好的發明,有,很多創意是香港人創造的,但是香港市場太小了。一款產品在香港也就五十萬人的市場,而這些創新在別的市場裏蓬勃壯大。」故而何宗盛很惋惜,「很多香港學生最失敗的是不敢離開香港。」不過,作為前輩,何宗盛也呼籲,「大學生切勿急於創業,了解市場,積累資本更重要。」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