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米磊引高精尖技術「下凡」

時間:2018-01-11 03:16:37來源:大公網

  圖:中科創星創始合夥人、中國「硬科技」理念提出者米磊/大公報攝

  編者按  十九大提出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倡導創新文化、保護企業家精神等政策措施,藉以進一步激發社會創新活力,為全球創新事業做出表率和貢獻。「中國智造」作為內地科創產業騰飛的名片,帶來驚艷全球的高新產品,孕育創意無限的青年人才,拓闊機遇處處的創新領域。本報今起推出「科創大軍中的年輕人」系列報道,介紹內地青年的科創歷程和耕耘成果,既讓香港讀者感受到內地波瀾壯闊的科創大潮,也為有志北上發展的港青提供借鏡,促進兩地科創青苗把握機遇,攜手同行茁壯成長。

  若說創業如同兩條腿走路,那麼「科技創新」和「模式創新」就好比一左一右兩條腿缺一不可。陝西青年米磊從早年創業失敗經驗汲取教訓,悟出「模式易被模仿、技術難被抄襲」的創業之道,創造性提出「硬科技」這一概念。一次偶然機會,受女兒生病住院扎針的不愉快經歷啟發,他着手建立專注「硬科技企業投資孵化」的國家級硬科技孵化平台──中科創星,摸索出「科技成果產業化」創業新模式,助高精尖原創技術「下凡」打入主流市場。成立於2013年的中科創星,迄今已集聚200餘家硬企業,七家掛牌新三板,市值達120億人民幣,解決就業5000餘人。預計在2020年孵化硬科技企業1000間,市值逾千億元人民幣。/大公報記者 李陽波、張仕珍

  2001年,米磊從陝西一所名牌大學畢業,進入中科院西安光機所工作,後來又在所裏讀取了碩士和博士學位。當時適逢光機所進行科技成果產業化探索,於是,一直希望能用「科技改變世界」的米磊,毫不猶豫選擇產業化團隊工作。這個選擇為他後來「硬科技」概念的誕生和創業之路埋下伏筆。工作幾年後,米磊選擇創業,惟他先後開辦的旅行社和團購網短暫存活後失敗告終。「這兩次創業失敗,其實也是好事,讓我清醒地認識到模式創新的短板,那就是門檻太低很容易被複製。」

  研扎針神器 迎創業新機

  有了這種想法後,米磊視野更開闊。2010年,在國家從「人口紅利」向「技術創新紅利」轉變的時代背景下,米磊創造性提出「硬科技」的理念。他堅信未來30年,科技創業將會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主旋律,科研院所將成為中國創新創業的重要力量。

  米磊解釋,硬科技是指在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術、光電芯片、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智能製造等領域中,以自主研發為主,需長期研發投入、持續積累形成的高精尖原創技術。其具有較高的技術門檻和技術壁壘,被複製和模仿的難度較大,有明確應用產品和產業基礎,對產業的發展具有較強的引領和支撐作用,是推動世界進步的動力和泉源。

  米磊創辦中科創星的靈感源自女兒一次生病經歷。「幾年前,女兒生病住院,因為小孩的血管較細,護士扎針很多次都以失敗告終,小姑娘痛得不停掉眼淚。」米磊作為中科院西安光機所副研究員,其後獲中科院西安光機所支持,聯同朱銳發起創立西安中科微光醫療技術有限公司,專門研發有「扎針神器」之稱的投影式紅外血管成像儀,解決醫療領域扎針難題,該儀器其後遠銷海外,助醫療人員抗擊伊波拉病毒。

  「扎針神器」的成功和熱銷,頃刻間激發米磊創業意念。2013年,西安光機所聯合社會資本發起成立中科創星,米磊成為創始合夥人之一。由此,米磊探索出一條「科技成果產業化」創業新模式,完成一次從科研工作者到創業者和投資者的華麗轉身。

  200硬科企進佔市場前沿

  中科創星從建立之初致力於助力科技創新,運用「人才+技術+資本+服務」四位一體的科技成果轉化及服務模式,締造卓越企業,立志成為全球硬科技創業者的首選合作夥伴。在中科創星「硬科技創業雨林生態」孵化下,已有200多家硬企業憑藉尖端核心技術與產品,成功走到市場的最前沿。2017年,中科創星入選國家第二批雙創示範基地。

  米磊認為,做好科技成果產業化才有可能振興和推動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圍繞科研院所與高校的優勢資源,打造硬科技創新雨林生態,把具有創業潛力的科學家培養成新型的科技企業家,激發其核心技術原發創造力,讓更多硬科技應用於市場服務好百姓,真正助推國家經濟發展。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