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廣州雲吞麵包羅絲路情

時間:2017-08-06 03:16:02來源:大公網

  圖:歷經三代人傳承的廣州雲吞麵老店/網絡圖片

  食在廣州,名不虛傳。琳琅滿目的廣府美食幾乎成了這座開放城市的另一個鮮明標籤。好多人都以為,其中的「色、香、味」都原汁原味緣自土生土長的廣府基因,殊不知,即便是普普通通的一碗雲吞麵、一份番薯糖水、一盤沙茶牛肉,從原料、配料到醬汁,都滲透了不少「絲路舶來品」。數千年來,用「一張嘴兩條腿」走出來的「一帶一路」,在推動各國貿易往來的同時,亦促進了食品原料的傳播和飲食文化的交流。這薈萃中西的美食之中,記載了時間浩蕩長風中的繁華勝景,更生動詮釋了「文化有根、文明無界」的絲路精神。 大公報記者 鄭曼玲、盧靜怡

  晨早起身,劉嬸像往常一樣,打開店門做生意。起鍋坐水,將雲吞放入滾水煮熟後,即撈入碗中;淥麵的工夫講究眼明手快動作利落,十數秒之間,要完成下水煮、過冷、拌豬油、瀝水等程序,麵剛半透明時即可上湯,才可保證爽韌度恰到好處。

  開在廣州西關的這家老店看起來並不起眼,但並不妨礙其每天川流不息、客如雲來。「老廣州喜好的就是這個味道,口感潤滑,入口爽韌。」劉嬸說,「但其實我聽父輩說的,這雲吞麵的製作並非一成不變,而是不斷發展變遷的。」

  劉嬸說,製作雲吞麵所需的蝦子來自東南亞,高筋麵粉來自北美,就連上桌前灑入的胡椒粉,也是從印度經波斯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的。「來自四面八方的原料配料,經過不斷調和,才形成了今天大家最熟悉的味道。」

  「可以說,一碗雲吞麵,包羅絲路情。」食評家羅四海對記者表示,廣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個著名古港,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往來十分密切,很多食材、配料也都由此而來。「我們常用的香料,例如羅勒、香茅、胡椒粉等,其實都來自海外,每一個看似平常的食材,都訴說着古絲綢之路上那些浩如煙海的歷史故事。」

  廣州在唐宋時期便是中國第一大港,明清兩代更是中國唯一的對外貿易大港。有記載稱,當時同住廣州的人們語言、風俗各異,海外舶來品充塞市場,一派國際性港口城市的氣氛。

  粵菜博採眾長薈萃中西

  某種程度上,十六世紀以後的外來品要進入中國,「千年商都」廣州往往就是第一站。從烹飪原料來看,宋代占城稻、花生的傳入,明代番薯、煙草、菠蘿、南瓜、辣椒、甘藍作物的傳入,無不假借廣東華僑之手,進而傳遍中國。這不僅豐富了廣東的飲食文化,也促使中國人的食物結構產生變化,生活質量得以不斷提高。

  而在烹飪技巧上,同樣得益於當年「一帶一路」的便利交流,旅居海外的廣東華僑,得以把在歐美、東南亞學到的烹調技巧帶回家鄉,粵菜才能汲取各地所長,藉此迅速發展,形成了集南北風味於一爐、融中西烹飪於一體的獨特風格。

  貿易路亦是文化美食路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評委、知名學者姚偉鈞則指出,這一點充分說明了,絲綢之路既是一條貿易路,也是一條文化路、美食路。今天,隨着共建「一帶一路」的重新啟動,它將對促進東西方經濟、政治、文化交流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