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據中通社報道:「嫦娥五號已經獲批今年先發,嫦娥四號計劃明年發。」年過八旬的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日前在上海透露,今年「嫦五」任務將至少實現5個「首次」,包括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首次從月面起飛,首次從地外天體返回等。
解放日報等內地媒體24日報道,作為「嫦娥探月」大工程的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嫦娥五號將在年內發射。按計劃,它將搭載探月三期工程的新運載火箭,也就是起飛重量超過860噸的長征五號升空。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的消息,嫦娥五號探測器系統即將開展正樣熱試驗、採樣封裝專項試驗等多個大型試驗,今年下半年將在文昌發射場升空。
有望解決地球能源危機
歐陽自遠透露,嫦娥五號主要將實現從月球取樣返回地球的工程目標,其中包括多個首次實現: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嫦五」的着陸器採樣,採取聯合方式、運用複合功能,如深孔鑽取和鏟挖等;又如,首次從月面起飛,首次從地外天體返回,首次在38萬公里之外的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會對接。
據悉,月壤中蘊藏的氦-3有望解決地球能源危機。經前期嫦娥工程探明,月球氦-3儲量達120多萬噸。歐陽自遠估算,通過參與可控核聚變發電,全中國只需8噸氦-3,全世界只需100噸氦-3,就可滿足人們一整年的能源需求。
至於明年,嫦娥四號將在嫦娥五號之後發射升空,計劃在月球背面進行軟着陸探測,「這是之前人類探測器從未涉足的區域」。「嫦四」將由着陸器、月球車、軌道器構成;同時,由於月球背面無法與地球直接通信,因此中國將在地月方位的遠端再部署中繼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