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唐仁健在解讀《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時指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要目標是增加農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給。對此,專家指出,相比於農民增收傳統動力的減弱,返鄉下鄉創業和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正成為農民增收的新管道、新動能,而隨着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的進一步支持,這些將有望成為農民增收的一個重要方向和管道。
唐仁健表示,把「農民增收」放在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要目標的第一位,意味着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不成功,不僅要看供給體系是否優化、效率是否提高,更要看農民「錢袋子」是否鼓起來。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韓俊表示,在拓展農民增收新管道方面,返鄉下鄉創業和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將成為一個重要方向和管道。
韓俊指出,今年中央一號檔在支持返鄉下鄉創業和新產業新業態發展方面,內容很足,分量很重,政策含金量也比較高。
近年來,以休閒農業、鄉村旅遊和農村電商為代表的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發展迅速,農村電商助推大量農村年輕人收入大幅增長,鄉村休閒旅遊讓不少農民從中受益。新產業新業態發展需要大量人才,一些在城市學到一定知識、積累足夠經驗的大學生、農民工返鄉下鄉創業則帶動了農民增收與農村發展。接下來,隨着一號檔的進一步支持,這些將有望成為農民增收的一個重要新方向。
為農民增收指引新方向的同時,在財政、金融方面,一號檔繼續加大對農業農村支持力度。唐仁健指出,對「三農」來講,無論如何還是要強調財政支農投入總量必須增加,不管增多少也要增加。
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張正河說:「加強金融服務對於推動農業農村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十分重要。今年一號檔在農村金融方面進一步加大力度,這將為農民增收增加底氣。各地應做好落實工作,推動改善中國農村金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