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據中國政府網報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1月15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制定的脫貧攻堅、教育脫貧、生態環境保護三個補「短板」的規劃。
會議指出,要堅持精準扶貧脫貧與整體推進相結合,以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為重點,加快實施一批增強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的重大工程,確保實現2020年脫貧攻堅目標。一要建立健全產業到戶到人的精準扶持機制,以市場為導向,推動每個貧困縣、鄉、村形成特色產業和拳頭產品,讓貧困戶分享產業發展紅利。二要加大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百萬公里農村公路、小型水利等工程。三要有序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結合新型城鎮化,統籌推動安置區配套設施、公共服務等建設和產業發展。四要做好貧困地區養老、醫療、教育等基本民生保障,尤其要通過深化醫改、加大健康扶貧力度,解決好貧困家庭因病致貧返貧問題。五要加大財政、投資、金融、土地等政策扶持,創新政府購買服務、東西部扶貧協作、企業和社會組織幫扶等機制。
完善企業排污權交易制度
會議通過教育脫貧攻堅五年規劃,確定:一是整合存量財政資金,支持各地改善貧困縣義務教育突出「短板」。二是完善對貧困家庭學生的教育資助體系。三是重點支持貧困地區每個地級市(州、盟)至少建設好一所符合當地發展需要的中等職業學校。
會議通過《「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確定了以下任務:
一是強化源頭管控。全面完成全國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完善環境標準和技術政策體系,淘汰高污染、高環境風險工藝、設備和產品,加快節能環保產業發展。
二是大力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加快實施一批生態環境保護重大工程,推進重點區域和重要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
三是強化重金屬、危險廢物、有毒有害化學品等風險全程管控。
四是完善企業排放許可、排污權交易、環境損害賠償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