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詞壇泰斗」莊奴在重慶與世長辭,享年95歲/ 資料圖片
【大公報訊】他生於北京,後移居台灣,還是重慶女婿;他九十餘年的人生裏筆耕不輟,留下三千餘首膾炙人口的歌詞。11日凌晨,華語歌曲「詞壇泰斗」莊奴在重慶與世長辭,享年95歲。《甜蜜蜜》、《小城故事》、《又見炊煙》、《冬天裏的一把火》等均出自莊奴之手,他與內地的喬羽、香港的黃霑並稱「詞壇三傑」。
綜合北京晚報、重慶晨報、中新社報道:莊奴原名王景羲,1921年出生於北京,青年時代當過記者、編輯,演過話劇,1943年在重慶銅梁加入了抗日隊伍。
1949年,莊奴去到台灣。開始時在一家小報做副刊編輯,並以「莊奴」為筆名寫些散文、小說等。1958年,莊奴作詞、鳳飛飛演唱的《願嫁漢家郎》隨着影片《水擺夷之戀》放映而一炮走紅,莊奴從此正式開始自己歌詞創作生涯。
5分鐘寫出傳世名作
莊奴的歌詞既有中國古典詩詞的意境,又有現代社會的通俗真誠,他的歌詞創作令華語流行歌曲上升到新的高度。鄧麗君諸多名曲都由莊奴填詞。鄧麗君曾說過「沒有莊奴就沒有鄧麗君」,莊奴亦說,「沒有鄧麗君就沒有莊奴,我和她是相互依存彼此影響的關係」。莊奴曾在採訪中稱,當年作詞都是由公司來找他約稿,鄧麗君則忙於各地演出,他與鄧麗君其實只見過一次面。但鄧麗君經常會想着他,從國外回來會給他寄特產,兩人還保持通信。在寫《甜蜜蜜》時,莊奴看着曲譜,想像着鄧麗君甜美的長相與聲音,不到5分鐘便寫出這首膾炙人口的歌詞。
隨着鄧麗君的歌聲傳遍世界,寫下溫暖動人歌詞的莊奴也被更多的人所熟知。歌詞雖暖,可他自己看來,寫詞的生活,卻是帶着幾分清苦之意,他曾寫過一首打油詩,打趣寫詞生涯─「半杯苦茶半杯酒,半句歌詞寫半天;半夜三更兩點半,半睡半醒半無眠……」
「歌詞不能太長、太難,我們是為千千萬萬普通人寫歌,要簡單易懂,又要傳情達意,要寫出他們的心聲」莊奴說。
為重慶寫歌70餘首
1992年,莊奴與重慶籍妻子結婚後,常來往於重慶與台灣,後定居於重慶璧山,也創作了70多首與重慶有關的歌曲,還被重慶授予「榮譽市民」稱號。他曾表示,自己寫作的動力源於兩個方面:愛大自然、愛中華民族,創作的靈感則源於讀書,尤其是詩詞歌賦,對他的思維和語言的提升非常有好處。
「行雲流水五十年,吟風弄月歌三千」是莊老對自己創作生涯的總結。
11日,不少樂迷得知莊奴去世的消息後,前往莊奴靈堂憑弔,希望送莊老「最後一程」。「鄧麗君的歌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記憶,所以對莊奴先生特別熟悉。」52歲的劉蓉女士說,「希望和老先生告別,也像是和以前的那些記憶告別。」
被譽為「小鄧麗君」的邱玲是莊奴的學生,她表示「他就像我的父親一樣,他對所有的朋友、學生都非常愛護,給自己的卻特別少,他是一個特別無私的人。」
據悉,因家屬願望,11日至12日僅限親友祭奠;13日至14日,將對民眾開放,接受外界憑弔;15日上午將舉行告別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