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港珠澳大橋東島「開門」接海隧

時間:2016-10-08 03:16:27來源:大公網

  港珠澳大橋首節曲線段沉管7日啟航,圖為沉管安裝船\大公報記者方俊明攝

  隨着港珠澳大橋首節曲線段沉管(E33)7日啟程浮運,與之對接的大橋東人工島也打開「大門」,等待最後的5節曲線段沉管安裝;沉管安裝預計最快於今年底全部完成,實現整條海底隧道全線貫通。同時,東、西人工島現時也全面進入收尾階段,明年上半年大橋海中人工島和海底隧道的主體工程有望完工。

  據悉,人工島建設進行了一系列世界級技術創新,如自主研發世界最大振沉系統,世界首創「大直徑鋼圓筒圍成人工島」新工法,創鋼圓筒筒體量、高度垂直精度等多項世界紀錄。\大公報記者方俊明珠海報道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由33節沉管拼裝而成,目前自西人工島起由西向東,已完成E1至E28直線段沉管安裝,剩餘5節曲線段沉管將從連接東人工島的最後第三十三節(E33)倒序安裝。

  中交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項目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最後一節沉管的預製近日即將全面完成,最近,沉管「最終接頭」的鋼殼混凝土隔艙模擬灌注等一系列試驗也完成,為今年底實現整條海隧的沉管「終極對接」奠定堅實基礎。

  建最大清水混凝土建築

  同時,島隧工程的東、西人工島現時也全面進入收尾階段,與大橋主體橋樑工程實現「橋隧轉換」的施工已經完成。據設計,東、西人工島長度均為625米,最寬處分別為183、225米,採用「蠔貝」外形,全島施工總面積均達10萬平方米左右。

  「如此龐大的人工島要在深海『拔海而起』,施工單位進行了一系列世界級的技術創新。」上述負責人稱,首先,世界首創「大直徑鋼圓筒圍成人工島」的新工法,即在陸地工廠生產一種16層樓高、直徑22米的鋼圓筒,然後運輸至海上,用大型機械將鋼筒「釘」入海底,形成人工島圍護結構。其間,僅花了半年,120座高50米、重500多噸、橫截面足有一個網球場大小的巨型鋼筒便圍出東、西人工島,而傳統工藝需要近3年。而且,在人工島島壁結構施工中創下了鋼圓筒筒體量、高度垂直精度、萬噸輪運載等多項世界紀錄。

  今年4月,隨着東人工島島隧結合部最後一個鋼圓筒被吊出水面,人工島進入與海底隧道對接的收官之戰。上述負責人透露,目前東、西人工島的島面工程包括護岸、房建、碼頭、電纜等施工亦接近尾聲,如地面標高設計為5米,能防禦珠江口300年一遇的洪潮。此外,島上建築將引入德國公司最新的「清水混凝土」工藝,建成中國最大的清水混凝土建築,可應對海中的高風壓、高鹽霧、高濕度。

  東西兩島 不同定位

  該負責人還說,兩島建築將以船形姿態遙相對開,設計為「海上大郵輪」形象,但兩座島功能定位不同:西島主體建築高3層,其功能以橋樑的養護服務及辦公為主。而東島主體建築高4層,擬建設集交通、管理、服務、救援和觀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運營中心,且開放遊客觀景攬勝功能。譬如東島向東毗鄰香港大嶼山及香港機場,向南為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可近距離觀賞飛機沖天、白海豚嬉戲等景象。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