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趙安安
怎麼做才能算是愛自己?你吃遍山珍海味,身上穿着時下最流行的服飾,一個人到嚮往已久的國家旅行,你認為這樣便是愛自己,可每當夜深人靜,你面對落地窗外五光十色的城市街景,身旁是只有你一人睡的大床,內心興起渴望被愛的感覺,你不禁思考:「難道是愛自己愛得不夠嗎?為什麼仍然渴望被愛?」
即便給予自己高檔的物質生活,看似心靈沉澱的旅行,不妨問問自己:「享受一個人的日子嗎?」懂得享受獨處才是真正深刻地愛自己。
很多人會將獨處和寂寞、孤單畫上等號,但其實兩者的意義不同。在愛情當中最能深刻體會寂寞滋味的,莫過於這番話:「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時間的距離,不是地理的距離,而是心與心之間的冷漠與隔閡。」
即使有另一半陪在身邊,你仍然感到孤單寂寞,是因為即便對方陪在你身旁,但卻沒有將注意力放在你身上,沒有真正地看見你的需要、聽見你內心真實的感受。
可激發創造力
在心理學中,獨處是一種能力,在獨處的狀態當中,你把專注力放在自己身上,看見自己、聽見自己、感覺自己,更重要的是理解自己,如果可以做到這種全然的陪伴,便能夠享受沉浸在獨處的時光。
獨處像是在談一場與自己的戀愛,將全部的心思意念放在自己身上,心心念念地去對話自己的想法,體驗自己的感受。
但是大部分的人都不懂得如何獨處,可能都認為獨處是一個人看書、寫信、吃飯、旅行,到處走走停停,但這樣的獨處還是將焦點放在其他事情,真正的獨處是,願意將注意力放在自身,從而發現自己豐富的內在。
心理學的研究也顯示,如果我們懂得如何獨處,不僅可以起到減壓的作用,同時也會激發創造力、提高專注力,因此筆者要在這裏分享四個步驟,幫助大家能夠懂得享受獨處,真正地愛自己。
第一步:面對自己,給予獨處時間。獨處的第一步是,你要將手邊的事情暫且擱下,特別重要的是關掉手機、電腦和一切可能會打擾你獨處的事物。去除一切雜務之後,給自己單獨的時間,不須費時太久,可以利用中午休息的空檔或是睡前的20分鐘,摒除瑣事和雜念,比如筆者特別喜歡利用睡前半個鐘頭的時間來進行獨處。
第二步:感受自己,覺察身心靈。有了充分的時間之後,接着就是要去覺察當下的感覺,包含身體、情緒的感覺,感知大腦中有哪些想法,全然地去覺察身體、心理,甚至靈魂的狀態。
用心覺察之下,你可能會發現肩膀有些緊繃,腳踝有點酸痛,或是情緒無來由地鬱悶,腦子裏想到的是明天上班,會不會又遭到老闆的刁難等等,像是站在高處的俯角去觀察自己的身心靈狀態。
探索情緒本源
第三步:理解自己,探索情緒本源。再來是進入到理解自己的層次,這個理解的意思是,你可以問問自己:為什麼我會有這樣的情緒?我的身體為何會有這樣的感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這時我們就必須深入地、透徹地去檢視,那些滋生的情緒感受背後暗藏着什麼?
舉例來說,假如你可能感到心情有點鬱悶,仔細思索到底是為什麼?再往下探索你會發現,原來這點鬱悶是來自於,數日前自己的提案被否定了……這就是我們說的理解自己,探索情緒本源。
第四步:接納自己,好好愛自己。所謂接納自己,意思是你要將自己當成是一張空白的畫布,可以在上面恣意揮灑任何圖像和色彩,波濤洶湧的海、自由自在的魚、晴朗無雲的天空,就好像你剛才產生的情緒、想法和身體的感受,時而激動,時而平靜,時而開朗。
或者你也可以將自己當成天空中的雲朵,擁有各種形狀,烏雲、白雲、棉花糖般的雲等等,如同你剛剛覺察到的情緒、想法和身體的感受,你可以包容它們的變幻莫測,接納它們的存在和消散、離開與停留。
你甚至可以問問它們,問問你的感受:你需要我為你做些什麼嗎?它可能需要你抱一抱,它可能需要你的肯定,它也可能不會馬上就回答,沒關係,只要提供開放的空間如畫布如天空,讓它們能夠自由地去展現,這就是接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