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大師生於重慶渝北區杜家村建成一座現時全中國跨度最大的農村竹橋
香港中文大學姚連生建築學教授吳恩融領導的「一專一村」團隊,今年四月於重慶渝北區杜家村完成第二個「一心橋」項目,建成一座現時全中國跨度最大、跨度達21米的農村竹橋,是現代竹橋建造技術的一大突破。
據國家交通部對內地部分地方縣區的便橋需求統計,保守估計全國對於跨度達15米或以下的農村行人便橋的需求至少達到一萬座。「一專一村」團隊所設計的竹橋設計方案原則上能解決全國大部分貧困農村村民的過河安全隱患,方便村民出行之餘,同時改善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
每個「一專一村」項目皆由一名中大建築學院的博士生負責,將項目的實踐成果與其博士研究論文相結合,過程中廣邀海外和內地大學的專才,組成跨學科團隊,協助改善農村民生,幫助老弱婦孺,推動教育、文化、社會、經濟發展,保護生態環境。
700毛竹建成 可用20年
由於竹材具有價格低廉、生長周期短及柔韌性高等優點,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建築理念,故此成為近年在建築界備受關注且極具發展潛力的自然環保建材。然而,要使用竹材來代替木材、鋼材等工業建造材料,則需要處理竹材易裂、持久性低以及難以掌握竹材結構等問題,而這些正是竹建築相關行業急欲尋求解決之道的問題。
「一心橋」的項目負責人、中大建築學院博士研究生邵長專在國家林業局國際竹藤中心的支援下,與清華大學和重慶交通大學合作並組成「現代竹木結構研究組」的跨院校聯合研究小組,就竹材和竹構件的力學和物理性能、竹材連接和竹構件特性等深入研究和實驗,並將研究成果實際應用於杜家村「一心橋」的建造過程。
杜家村「一心橋」的跨度達21米,橋寬三米,可使用橋面寬兩米,使用700條毛竹建造而成,是全中國跨度最大的農村現代竹橋,使用壽命更可達20年。
這次跨院校團隊的研究成果,不但出現於重慶杜家村的一座橋上,而且將會為中國竹建築規範提供示範作用。研究團隊在國家林業局支持下,與中國竹產業協會合作,編寫《圓竹結構橋的設計與建造規程》,有助於農村普及和推廣現代竹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