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五華縣高級中學女子足球隊獲得2024年廣東省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高中組)總決賽冠軍。\受訪者供圖
「看戲要看梅蘭芳,看球要看李惠堂」,來自梅州五華的「球王」李惠堂,曾將中國足球帶上高峰。事實上,早在151年前,德國傳教士邊得志將足球帶到了五華元坑,這是中國首次將足球運動作為體育課程傳授,將現代足球傳入國內。2015年,元坑被國家體育總局認定為中國內地現代足球發源地。近年來,以擁有全國唯一縣域中超球隊的五華縣為代表,梅州在青少年足球培訓、校園足球、競賽體系、設施建設等方面推出扎實有效的系列改革措施和創新做法,進一步擦亮「足球之鄉」名片,為中國足球發展探路。\大公報記者 敖敏輝
在剛剛結束的廣東省青少年校園足球聯賽(高中組)總決賽高中女子U17-18決賽中,梅州五華高級中學隊以2:0戰勝來自深圳的華中師範大學龍崗附屬中學,這是該校連續第四年問鼎該組別冠軍。
冠軍教練張寧文是土生土長的五華人,受「球王精神」影響,自小愛足球、踢足球,大學亦主修體育教育,學成後又回到家鄉從事校園足球教學。看到學校足球培訓的成果和當地足球的發展有一份自己的貢獻,張寧文覺得這份工作很值。
五華高級中學足球隊組建於2019年,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學校對發展足球可謂不遺餘力。足球隊的訓練時間亦非常有保障,基本上每天文化課結束後,全體隊員都會參加專門的訓練課,寒暑假更會利用大段時間進行訓練。
學校非常注重在實戰中鞏固訓練成果,提升技戰術素養,為此,兩支男、女校隊,基本每個周末都會與其他學校、社團的足球隊「約戰」,並不時與中超球隊梅州客家的青訓梯隊「切磋」。
校園聯賽設主客制
「除了這些自選動作,我們還會參加縣裏的常規動作,比如參照國內外職業聯賽模式的校際足球聯賽,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實行主客場制,放眼整個廣東其他城市乃至全國,都很難找到有這樣的做法。」張寧文說。
和五華高級中學一樣,該縣幾乎所有的中學,都有類似的足球培訓體系。而在小學階段,各校亦均有布局體育培訓,為各大中學提供了極大的選材空間。
五華縣第三小學體育老師饒凱浪,每個星期要上14節體育課,其中一半以上是足球課程。
「學校每學年都會制定足球教學計劃,各年級的課程設置和訓練目標都不一樣。以2023-2024學年為例,一年級的教學計劃是足球入門和基礎技能,二年級重點是拓展技能和小組合作,三年級是技能深化與戰術初步,四年級是綜合技能與團隊戰術,五年級是高級技能與競爭性強化。」饒凱浪說。
當地政府和學校對足球訓練的保障,可謂全方位。比如,作為一所基層小學,五華三小擁有一個標準的十一人制足球場,全校配備足球接近300個。在技術保障方面,體育局選拔專業足球教練員,1名教練駐點一個所小學,為校園足球訓練提供專業的技術保障。
在五華縣,各學校亦配足足球教練。五華三小有6名體育老師和1名外聘足球教練員,他們當中有5人是專職足球教練。五華高級中學有6名專職足球教練,其中2名是中國足協C級教練員,2名是D級教練,最低也是E級教練,教練等級梯隊如一所專業足球學校。
如今,通過多年體教融合探索,五華縣擁有27所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19所全國足球特色幼兒園、18所廣東省校園足球推廣學校,校園足球三級聯賽註冊運動員達2280人。五華縣是梅州青少年足球發展的一個縮影。統計顯示,近5年,五華縣共為國家青少年集訓隊、省體校、山東魯能、北京人和、上海申花、梅州客家等輸送足球人才200多人,為大學院校輸送足球體育人才3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