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生活 > 正文

看準社區健體發展機遇 鄧亞萍體育產業投資締多贏

時間:2019-09-28 04:24:17來源:大公報

圖:鄧亞萍推動中國體育產業發展

  中秋剛過沒幾天,大公報記者與鄧亞萍在北京金融街那間充滿資本味道的辦公室相見。她一頭利落短髮顯得十分幹練,輕盈地坐在會議桌後的黑色轉椅裏。這日恰好多個部委釋放體育產業投資新利好,鄧亞萍語速極快地描述近年體育產業投資如過山車般地起伏:「前幾年資本好像一下子看到體育投資風口,追捧很多熱門的團隊,他們的估值都嚇人得高!我是真不敢出手。」她笑着說,「體育不是掙快錢的一個行業,做體育需要耐得住寂寞。」\大公報記者李理、實習記者李劍寧

  鄧亞萍的「人設」似乎永遠是乒乓球世界冠軍,但很多人忽略了她另一重形象:「求知者」。內地著名體育主持人張斌給大公報記者描述了鄧亞萍在他留下最深刻的一個印象:那是在英國,當時隨手接過一份國際奧委會英文傳真並流利閱讀的鄧亞萍,居然又報了一個英語基礎班,「她說為了學好英語,頭髮也是一把一把地掉。」

  自言一直處於不斷學習狀態的鄧亞萍三年前擁有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體育產業投資基金,這是目前內地第一個以知名運動員命名的基金。目標規模為50億元,首期規模5億元,目前已經完成。

  曾經在人生賽道中轉換過許多次的鄧亞萍算是見過大風浪,正所謂只有真正觸過底的人才會泰然自若。五年前,資本狂潮席捲體育圈,「起初我覺得有點害怕就一直忍着觀察市場,現在資本也開始冷靜了,真正手上有錢的團隊就可能勝出。」鄧亞萍如是說。

  她和在投資界浸染多年的風投家們一樣討厭只會講故事的創業者,她也常把類似守得雲開見月明的老話掛在嘴邊,鄧亞萍說:「和其他大機構的基金相比我們肯定比不過人家,但是我只專注體育產業投資。抗過了寒冬剩到最後,我覺得那可能才是真的好團隊和商業模式。」至於青睞什麼樣的創業者,鄧亞萍就說她喜歡「老炮團隊」。何謂「老炮」?「意思是創始人在這個行業裏頭摸爬滾打了相當長的時間,可以說在體育只是事業還不成產業的時候就在做事了。」鄧亞萍解釋說。

  不需奢華看重專業服務

  鄧亞萍的人生道路從河南鄭州開始,她的體育產業投資也在這裏生根發芽,她和記者再三說:「你下次到鄭州一定要去看看龍子湖項目,現在好多人看完以後覺得這個挺有意思的,跟別處不一樣,我說我就要和別人不一樣。」

  龍子湖項目是鄧亞萍和當地政府合作建設的全民健身中心,主體是氣模館。她指出:「現在大型體育場館運營普遍不太好,我認為運動館不要很宏大但一定要好用,服務和教練夠專業夠貼心,不需要多麼奢華或者多麼漂亮。」

  從今年春天試運營到現在短短幾個月,已經有14萬人走進龍子湖全民健身中心享受運動樂趣。不過,在洶湧而至的體育消費人潮面前,鄧亞萍內心中「體育人」的聲音又蓋過了「投資人」的一面,她做了一個「壯舉」:主動營造廣場舞的舞台,「我們在廣場周邊的燈柱上專門配了喇叭,讓周圍的市民有一個聚會的場所。」

  與鄧亞萍聊天,記者感到她不僅看到了體育產業化的光明一面,這位曾在海外生活學習多年的中國體育風雲人物,還想讓運動成為塑造中國社會形態的工具。她神情滿意地說,「無論是英美還是香港,社區體育都很發達。社區體育有一個很重要的社會功能,就是改善鄰里之間的關係。你看香港的社區無論規模大小,總有一個小小的運動場。」

  憂少年體能下滑 還運動快樂本真

圖:鄧亞萍(右)昔日於奧運奪得乒乓球金牌

  鄧亞萍在乒壇所向披靡的時代,中國的青少年還樂於在操場上撒歡。可是明明如今城市物質生活極大豐富,青少年的身體素質卻直線下降,這讓鄧亞萍憂心忡忡,也是她決定要投資青少年體適能的原因。

  鄧亞萍把一個4000平方米的場館專門留給青少年做蹦床項目,談及如今青少年的身體素質,她說:「現在在青少年裏裸眼找兩個視力1.5的眼都找不着了,另一個問題就是肥胖,全國現在有1.2億肥胖青少年,其中有的已經有了糖尿病」,鄧亞萍說這話的時候嚴肅極了,「這還沒完,衛計委抽查了上海的一個學校三、四年級一個班,發現其中90%有脊柱側彎。另外還有就是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

  身為一名男孩母親的鄧亞萍從體育的角度,幫助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她說︰「我覺得一定要讓孩子們覺得體育不是板着臉,是好玩的。更高更快更強是運動員要幹的事,大眾體育一定是要好玩。」

  銜接退役就業與全民運動

圖:鄧亞萍(左)親自指導小孩子打乒乓球

  在體育圈中鄧亞萍是出了名的「熱心腸」,她在不同人生賽道上的多重轉換,確實也令她成為了別人眼中「天下誰人不識君」的大姐大。她曾接了一通電話就發現體育培訓的新商機。

  鄧亞萍早年負笈海外,她是歐美同學會的成員,身旁有許多從英美回國創業的朋友。在美國的校園文化中體育必不可少,如果誰家的小孩體育成績優秀,自然受到外人高看一眼。可是,這些歐美菁英的子女假期來到內地,常常伴隨着找不到訓練場地或者教練的煩惱。這時,他們的父母通過一個電話就打給鄧亞萍,「你能不能幫我小孩找個好一點的教練?」

  鄧亞萍說有這樣需求的家長不在少數,而且對培訓價格不敏感,她通常會半開玩笑地說,「我說這還能辦到,但我一般人不認識,我只認識奧運冠軍或者世界冠軍。」

  玩笑歸玩笑,其實在內地許多冠軍退役後也面臨生活的煩惱,許多人辦起體育培訓班但常有生源壓力。鄧亞萍告訴記者說體育圈子不大,如果能解決這樣的信息不對稱,本來就是一個很好的商機。在她眼中,龍子湖全民健身中心就是這樣對接建優秀退役運動員就業和市民運動需求的平台。

  鄧亞萍說,「我這裏的教練都是真正有水平的退役優秀運動員。再加上專業的運動場地和服務,解決了市民就近運動需求的同時幫運動員朋友找到了人生價值,可謂一舉兩得。」

  感謝香港 祝福香港

  圖:鄧亞萍(右)與中國奧運首金得主許海峰(中)在二〇〇七年擔任第一屆香港運動會揭幕典禮的主禮嘉賓,左為香港單車名宿黃金寶

  香港地方雖小,但香港人在鄧亞萍心裏的分量卻格外重。今年9月20日逝世的曾憲梓生前重獎奧運健兒,鄧亞萍說她自己就是受益者,她感到香港市民對體育運動抱着非凡熱愛,「祝福香港的明天會更好。」

  鄧亞萍早年經常隨中國體育代表團在奧運結束後訪港,她向大公報記者講述了一件埋藏在心裏多年的故事。「每次去港澳的路線是從香港去澳門又回到香港,有一次我們從澳門回到香港碼頭,一名我的小球迷抱着玩具公仔一直在等我,讓我非常感動。」

  鄧亞萍說她感到香港社會不分階層都對體育抱有熱情。實業家重獎奧運健兒也不只是唯金牌論,而是為國爭光的人人有份,極大激勵了運動員。香港市民則經常參與體育運動,對乒乓球、羽毛球、單車和帆船等項目都十分熱愛。「香港球迷非常有禮貌,很懂乒乓球。」作為投資人的身份,如今讓鄧亞萍和香港資本圈更多一分緊密聯繫,她說香港金融優勢十分明顯,「香港的國際化程度很高,內地產業和企業走出去經過香港中轉是非常好的選擇。」

  小檔案

圖:鄧亞萍接受大公報專訪\大公報記者李理攝

  鄧亞萍1973年2月6日生於河南省鄭州市,原中國女子乒乓球隊運動員,奧運冠軍,乒乓球大滿貫得主,現為河南鄧亞萍體育產業投資基金創始人。

  5歲時,鄧亞萍開始打乒乓球,1988年,正式進入國家隊。1989年,年僅16歲的鄧亞萍首次參加世乒賽就奪得女雙冠軍。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作為中國隊的絕對主力,奪得女子單、雙打兩枚金牌。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鄧亞萍複製了四年前的奇跡,成為中國奧運歷史上第一個奪得四枚奧運金牌的人。1998年9月,鄧亞萍正式宣布退役。鄧亞萍在14年的運動生涯中,共拿到18個世界冠軍,她在乒壇排名連續8年保持世界第一,是乒乓球史上排名「世界第一」時間最長的女運動員。

  2016年10月29日,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河南鄧亞萍體育產業投資基金在河南省正式成立,這是中國第一個由著名運動員命名的體育產業基金。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