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生活 > 正文

電影不是代理生意\田力

時間:2018-12-27 03:19:15來源:大公報

  某影視店宣布倒閉,多數人認為越來越少人買影視產品或實體零售店已不受歡迎。其實,這些說法早在該品牌上一次賣盤之前已有定論,問題是接手者以為可以稍為改變一下營銷策略,加入其他產品便能扭轉乾坤。本業不是零售而進軍該行業,除非有獨特的理念和具體的數據支持,如只因買了一盤生意而忽發奇想,不知走上前人失敗之路,前景不問可知。可惜,多數人以為自己是天才,未了解市場便出很多以為高明的主意,電影業的門外漢大多如此。

  一位以經理人為本業的圈中人因為業務不理想,便想當電影製片人。他批評某公司沒有跟當時得令的導演簽長約,以至肥水流去別人田。了解事實的人知道該導演就是不想被長約捆綁,所以為不同公司效力。這位仁兄不明白的是,「沒有調查研究便沒有發言權」。

  他又進一步發揮經理人本色,說會簽一批新導演,像某成功監製一樣培養他們,讓他們做出好作品。他不明白那成功監製擁有多年創作經驗,本身是有理念有目標的電影人,並非因本業難有發展而忽然變身的「製片人」,兩者的能力相差甚遠。

  還有一些人見到內地數億(人民幣,下同)製作的大片勁收十億票房,便提出應以大博大。這是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有一些幾億製作的電影收得的票房低於成本或只有數千萬。

  看到一些內地地道笑片非常賣座,某些影人就指其實是以前香港電影的模仿者,甚至指是《歡樂今宵》翻版。這些人不明白「歷史不會重複只會押韻」(History does not repeat itself, but it rhymes.)。太多人不明白,現在的電影市場非常透明,幾乎沒有公司會獨自投資一齣電影,除非是陰差陽錯找不到合作夥伴。如果某公司有一個電影項目,定了導演和演員,而沒有人願意投資,證明市場不看好,影片要成功便得「爆冷」,做生意不能次次求「爆冷」。如果有突出的題材,就算只有一個片名,投資者都趨之若鶩。所以,電影市場的根本還是故事,如何找到好的故事比簽了哪個導演和演員重要,因為電影是創意產業而非代理生意。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