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影響入U 中國文學科被「遺棄」

時間:2018-01-15 03:15:14來源:大公網

  圖:陳樹渠紀念中學校長招祥麒表示,該校新高中未計劃開辦中國文學科,因課程考核內容較複雜、艱深

  繼新高中中國歷史科選修學生人數劇減後,新高中中國文學科亦慘被大批學生「遺棄」,龍頭官校如英皇書院、皇仁書院等相繼不開這門傳統學科。考評局資料顯示,中國文學科投考人數屢創新低,2017年考生人數跌至歷來最低的1595人。全港有逾六成中學日校不開文學科,其中七區更高達七成。綜合普遍意見,中國文學難取分、學生選修文科意欲低、新學制下該科可有可無,以及中學為確保升大學率不想冒險開該科,成為該科被冷落的四大主因。學者慨嘆這是香港社會講功利講實效使然!/大公報記者 楊綺青、實習記者左琳

  《大公報》記者核對所得,全港十八區448間中學日校,本學年僅159間開辦中國文學科,即64%不開此科,其中七區去到七成,黃大仙區甚至高達七成半。至於具指標作用的官校,逾七成不設中國文學科,龍頭官校如英皇書院、皇仁書院也不開文學科,轉開經濟、地理等實用性選修科目(見附表)。

  與中史並列「摘星無望科」

  對比末屆高考及文憑試的考生成績,末屆高考中國文學科考生及格率是82.3%,2017年中國文學科的及格率則為89.7%,即該科及格率始終未突破九成。至於摘優率(即高考的A和文憑試的5**),2012年首屆文憑試,獲得「5**」(A級成績)考生僅佔0.8%;到了2017年文憑試獲取「5**」考生則為1.3%,可與中國歷史科並列「摘星無望科」,2012年中史科摘星率為1.1%,2017年則為1.2%。反觀2012年末屆高考中國文學科,5.4%考生獲A率,比文憑試摘星率高出四倍多。

  首屆文憑試考生、當年就讀何明華會督銀禧中學劉小姐稱,文憑試程度比高考淺,但比會考深,「第一屆考試的我不清楚如何入手去操卷。」她稱本身欠缺文學根底,對中國文學知識只從28篇指定文章中理解,需要花課餘時間了解文學史背景,而且「一次過讀28篇有點難度」,考試前亦無法把全部內容讀足一遍。

  考核內容較深 嚇怕學生

  精研中國文學的陳樹渠紀念中學校長招祥麒表示,該校新高中未計劃開辦中國文學科,因為課程考核內容較複雜、艱深,一般欠缺文學根底的同學難以追上;而中國文學科不僅要求讀懂某些「指定篇章」,更要擅於文字創作,對於普遍中學生而言,等同「全方位挑戰」,考核時間長達四至五小時,學生自是難以適應,進而退避三舍。

  香港浸會大學退休語文教師陳中禧表示,香港社會不重視文科,認為這些科目的實用價值低,學生又提不起興趣選修語文科目,只顧求學業成績的風氣實在要不得。

  前嶺南大學中文系講師陳德錦認為,文學科始終不像實用性強的科目,對社會有直接影響。社會近年來不鼓勵「死讀書」的風氣,中國文學科鼓吹學習範文一直惹人詬病,忽略了背誦本身是打好一個人語文根基的本質。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