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是大小企業機構、社團組織舉辦聖誕聯歡或周年聚餐的日子。有社福機構更藉此機會舉辦員工大會,除了重申機構管治理念、公布最新發展外,領導層還會與員工打破工作上的種種隔膜,與員工好好溝通,從而加強員工對機構的歸屬感。香港菁英會近年在舉行執行委員會會議後,舉行晚宴座談分享等活動。除了執行委員會成員外,更會邀請不同人士參與,以促進菁英會與不同社會持份者的溝通。
菁英會曾邀請民政事務局局長,在政府宣讀施政報告後參與座談會。此舉除了讓問責官員講解施政報告的內容、政策部門相關的要點外,還可以讓菁英會內各專業領域的代表直接向官員反映意見,加強討論政策的深度。
GOGOVAN「58到家」合併 擬接軌國際 進軍星韓印
日前,菁英會邀請嘉賓就十九大報告作分享。嘉賓以生動例子開場:嘉賓的英文名稱為「VAN」,在一次於香港的交流活動中認識到香港青年物流業GOGO VAN創辦人林凱源,了解其創辦品牌的心路歷程。同名稱所帶來的親切感,令嘉賓分外注意這企業的業務發展,同樣值得我們這一代青年學習。
這家港資企業早已與內地「58到家」合併,變成了現時估值大約78億的企業,並計劃向全球推廣業務,首階段目標為新加坡、韓國、印度等國家。作為香港的80後青年,看到有港資的企業能通過貼地的服務平台,藉國家高速發展的勢頭,將企業邁向國際化,成為其他初創企業的學習對象,實在讓我們這一代感到自豪。
嘉賓分享國家近年發展的情況,及在發展過程中所面對的困難和問題,經歷了「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三個階段。中國的執政黨是共產黨,與其餘八個政黨在共同協商政治的原則下運作。在發展的過程裏,中華民族復興一直是國家發展的重要目標,追求共產主義的理想是執政黨立黨之初心。
國家重視人民幸福感
中國曾被列強侵略,國民受欺凌,國際大舞台上亦沒有讓發展中的中國有丁點好處,而且將中國與已發展中國家比較,將西方式的民主、經濟模式、政體管治,都強加在當時正在發展的中國身上,讓國家在發展的過程中寸步難行。
其時的中國,人民面對溫飽的生存權利,又要兼顧經濟發展和國際關係,要「站起來」一點都不容易。改革開放時期,不少愛國愛港商人將港資企業投入到內地,除了帶動了資金到國家的經濟發展外,還將香港企業的管理模式帶到內地巿場。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下,「中國製造」成為了一個標誌,亦由於內地當時的起步點較其他已發展國家地區為低,故此讓企業有爆發性的增長空間也隨之而提升。
此外,「中國製造」還在國際領域上,產生了幾個知名的優質平台和品牌,佔了全球領先的地位,例如大疆航拍、阿里巴巴、高鐵、微信和微支付、支付寶等,在這些基礎建設下,先讓部分城巿「富起來」,以及人民收入增長的初階段目標已達成。
近年,我國除了着重經濟發展之外,更關注人民的幸福感,並納入執政黨的執政理念之中。人民在「富起來」後,如何使生活美滿和感到幸福,是執政黨在管治中的考驗。在這幾年的反貪腐的工作中,不少共產黨員和官員被拉下馬,這是建設清廉、和諧社會的一項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人民幸福感的一個影響因素。
基本法列明,香港巿民有選舉的權利。事實上,政黨除了為社會發展服務,還需要根本的「選票」才能達到服務巿民的目的。
本地反對派濫用議事程序
近年立法會充斥着對立的情緒,凡是政府議案、建制派提出的議題,反對派都以「拉布」的方式阻撓。社會需要發展,但民主的程序現今被反對派肆無忌憚的濫用,拖慢了社會發展的步伐,同時影響了香港在全球發展的競爭力。香港的反對派將「選舉」重要性凌駕於人民幸福生活之上。相比起國家的快速發展,配以「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的倡議,在內地發展空間比香港較大,香港巿民是否應反思香港的未來應由誰來主導?此外,立法會還需要只搞「政治秀」的議員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