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香港實踐「跨代屋」三大難處\吳子倫

時間:2017-11-24 03:15:26來源:大公網

  早前,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林正財提出了長幼共享房屋的建議,讓青年每月付出一定時數與長者互動,以換取以相宜租金租住單位。

  工時長 地不足?

  有報道指出,「跨代屋」的做法在荷蘭已推行多年。此舉既可以紓緩青年人無法負擔高昂租金的問題,也能讓他們從長者身上學習人生道理;同時,長者在青年的陪伴下能減少身體及心理健康問題,減低醫療需求壓力,青年、長者、社會三方均有所得益。可是,在香港實行「跨代屋」政策並不容易,筆者歸納出三大難處。

  首先,青年沒有足夠時間陪伴長者。香港是全球工時最長城市,根據2016年瑞銀的調查,香港人每周平均工時為50.11小時,較全球平均工時長38%。有政黨的研究更發現,接近一成青年受訪者每周工作超過60小時。在五天工作的情況下,青年每天平均要工作10到12小時,加上花在交通上的時間,青年根本沒可能抽空跟長者互動,甚至可能因為下班時間太晚而影響長者作息。

  其次,居所私人空間不足。根據劍橋大學的調查,荷蘭家庭的平均居住面積為115.5平方米。反觀香港,則只有約36.6平方米。香港的居住面積不足荷蘭的三分之一。要在土地供應短缺的香港提高人均居住面積並非易事。當私人空間太小,因生活習慣差異而引發的摩擦將會加劇,久而久之將影響雙方關係。

  相見好 同住難?

  最後,長者及青年可能互相嫌棄。根據一家社企早年的調查,青年普遍認為長者的社交能力差及難以溝通。青年或許不願跟長者互動。從長者的角度,他們亦可能不理解青年的文化及想法,而不想跟青年相處。要是雙方均不願意交流,這完全失去了「跨代屋」的原意。

  正所謂「相見好,同住難」。同輩居於同一屋簷下都會出現很多問題,更何況是年齡相差那麼遠的兩批人呢?要是政府希望推動「跨代屋」,必先進行一個詳細調查,設法解決上述問題,避免吃力不討好。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