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香港仔知漁之樂

時間:2017-08-27 03:15:15來源:大公網

  圖:漁船工人從船上卸下漁獲,準備放上岸邊處理

  大多香港人的餐桌上,海鮮不可或缺。但可知道大家吃的美味海鮮從何而來?屹立超過半世紀的香港仔魚類批發市場,是最大的一個魚巿場,供應全港逾七成活海鮮,南區區議會更曾爭取參考日本築地魚市場的模式,把這個批發市場打造成旅遊景點。今期大都薈邀請了「魚類達人」帶路,走進這片不對外開放的海鮮集散地,邊看非常罕有的紐約魚、手臂一樣長的花尾龍躉,邊聽香港漁業發展歷史與文化。」大公報記者 徐曉彤(文)林良堅(圖)

  香港魚類統營處轄下有七個魚類批發市場,其中坐落於香港仔西避風塘北岸的香港仔魚類批發市場,佔地約1.57萬平方米,與鴨脷洲隔岸對望。

  鮫魚點解唔做魚蛋

  沿着批發市場外的魚市場道直走,可見不少貨車停靠路旁,走到市場門口,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外牆粉橙色的三層辦公大樓,正是魚類統營處總部。而批發市場則採單層建築,岸邊設有繫纜柱及空地供漁船卸貨,並有多個貨車車位。每日清晨四時,市場開始運作,一籃籃海鮮在成交後,買手或魚商就用貨車運走,送往酒樓食肆或街市。

  領隊的是57歲的香港仔漁業海鮮商會副主席陳志豪,豪哥生於漁民世家,在漁船長大,自小與海鮮結緣。開始前先上導賞課,豪哥教你辨別香港常見海鮮。一談到海鮮,他便如數家珍:「鮫魚而家都貴嘅,以前都要嚟打魚蛋和做魚片,而家喺出面食,我敢講無人用咁貴嘅魚嚟賣一粒魚蛋畀你食!」

  捏蝦身辨野生養殖

  他頓了一頓又說:「呢啲馬友魚好奇怪,你一捉佢就自動死,養唔生,所以唔會有機會見到佢喺魚缸。」說到如何炮製靚海鮮,豪哥公開秘訣:「最靚嘅海鮮用水蒸最好!」

  上完課,眾人穿上防水鞋套,跟隨豪哥穿梭市場內各魚檔。放眼望去,場內擺放了多個有如樓梯般多層疊高的玻璃魚缸,分別存放青斑、海蝦等本地常見海鮮,有些魚缸貼上寫有號碼的紙張,豪哥解釋,這代表缸內海鮮已被訂購。豪哥又就地取材拿起兩隻小蝦,教小記只要輕輕一捏蝦身,便能分辨是野生捕捉還是自家養殖——野生海蝦外殼較硬,養殖蝦外殼則較軟;野生蝦子煮熟後呈淺橙色,養殖海蝦則偏深紅色。

  昔社區泊滿「住家艇」

  上世紀70至80年代,正值香港漁業的黃金時期,香港仔漁港昔日千帆齊舉,兩岸只有四至五層的建築物。漁港就如小社區般,港內停泊多艘「住家艇」,是漁民在水上的家。同是漁民出身的香港仔漁業海鮮商會主席兼南區區議會副主席陳富明亦有隨團出發,他憶述當時漁港非常熱鬧,每逢過時過節,都會放炮仗慶祝,遇上喜慶場合例如有人婚嫁,平日經常出海、少碰面的親戚會聚首一堂,到水上酒家「畫舫」飲宴,他說:「中午一餐、夜晚一餐,第二日又係咁樣,通常都有五、六餐。」

  漁民上岸告別飄泊

  漁港生活熱鬧背後,亦暗藏危機。陳富明說,一到颱風季節,漁港內撞船、沉船意外屢見不鮮,漁民隨時無家可歸,故在打風前夕,漁民都會到岸上親戚的家,又或教會和政府開設的避風中心暫避。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政府大力發展公屋,香港仔漁港兩岸的石排灣邨和鴨脷洲邨相繼落成,漁民陸續「上岸」,告別水上飄泊生活,如今「住家艇」已幾近絕跡。

  香港仔魚類批發市場過去採拍賣方式交易,陳富明說,當市場鐘聲一響,即代表拍賣時間開始,買手們便會紛紛競投心儀貨品,有時更會有十多名買手同時叫價,氣氛熱鬧;但批發市場為保存漁產新鮮,後來已改用議價交易。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