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理大研發高速傳導性能的嶄新半導體納米纖維,可置於風扇仔、項鏈、掛墜等隨身攜帶/大公報記者麥潤田攝
【大公報訊】記者湯淩琰報道:理大機械工程學系將傳導性高的納米材料植入半導體納米纖維,研發出的合成物具高速傳導性,可應用於創造清潔能源。若用新材料製作太陽能電池,其能量轉換效率可提升66%,且更加綠色環保。
負責該項研究的理大機械工程學系講座教授梁煥方介紹,最新世代的太陽能電池,包括顏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簡稱DSSC)及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是發展清潔及再生能源的未來方向。但現時仍面臨能量轉換效率低、生產成本高等問題。
梁煥方說,應用理大最新研究,即在DSSC中加入高傳導材料,發現其能量轉換效率與市面供應的硅太陽電池基本一致,成本基本一致,亦不存在金屬硅的棄置問題,十分具有潛力。
他透露,團隊正在尋找辦法,繼續降低成本,目前正與不同企業洽談,希望盡快產業化。
另外,團隊亦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加入高傳導性材料,發現其能量轉換效率比市場供應的硅太陽電池增加66%,成本僅為現時的一半。
梁煥方說,「新科技應用於鈣鈦礦電池,效率遠勝於硅太陽電池,成本亦低於後者」。但他又指新電池中含部分鉛成分,對人體有害,若想廣泛應用,要以無毒物質取代鉛,並找出方法令其發揮更穩定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