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井污水處理廠遷入岩洞的計劃,發展局提出新方案,擬擴大搬遷設施範圍,將毗鄰的中電變電站一併搬遷,並重新規劃深慈街遊樂場,令釋出可興建住宅與社區設施的土地面積,由原來的0.8公頃增至1.3公頃,可建住宅單位由約730個增至約1200個,臨海地皮可興建15米闊的海濱長廊(見圖)。當局本月起會就兩個方案,展開第二階段公眾諮詢。
大公報記者 謝進亨
深井污水處理廠位於深井已建成住宅區的東側,土地平坦,當局認為該地具發展住宅及社區設施的潛力,故擬把污水處理廠移遷至青山公路(深井段)及屯門公路之間的山坡內。
新方案中電變電站一併搬遷
經過兩年研究,渠務署與規劃署提交荃灣區議會的文件顯示,由於污水處理廠佔地面積有限,擬把毗鄰的中電深井變電站,一併移遷往岩洞,並重新規劃深慈街遊樂場,以擴大釋放土地的範圍,增加提供社區設施的靈活性及發展潛力。
當局就釋出土地擬備兩個初步方案。方案一是只搬遷深井污水處理廠,可釋出0.8公頃土地作興建住宅及社區設施,料可建住宅單位約有730個,可容納約2300人。方案二是搬遷深井污水處理廠及中電變電站,並重新規劃深慈街遊樂場,釋出土地增至1.3公頃,料可興建約1200個住宅單位,可容納約3700人,並可興建零售設施,以及三種社區設施,例如社區會堂、長者日間護理中心、安老院等。
建15米闊公眾海濱走廊
當局構思,在該址臨海的土地,興建15米闊的公眾海濱走廊,連接現有位於縉皇居及碧堤半島的海濱走廊,並把深慈街遊樂場現有的設施,包括籃球場等重置在內。
深井污水處理廠的搬遷工程包括挖掘岩洞,以重置相關設施,以及設置緊急通道和隧道進出口。屆時新的污水處理廠的污水處理量,預計由每日1.7萬立方米,增至約2.4萬立方米,並把現時的化學強化一級處理,提升至二級處理加除氮裝置,進一步改善深井近岸一帶水質。
當局表示,已就兩個方案進行初步技術可行性評估,認為各方案在土力、交通、環境、景觀、園景及空氣流通等方面,皆不會對周邊環境產生不良影響。當局將於本月隨後展開第二階段公眾諮詢,以向區議會、公眾及有關團體收集進一步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