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陳達堅報道:大律師公會主席林定國昨日在港台節目《香港家書》表示,社會上對法官無理的指控與謾罵,甚至是極具侮辱和威脅性的言論不斷出現,令人感到憂心與憤怒,擔心長此下去會削弱市民對司法制度的尊重和信心。他認為要以客觀、包容的態度處理紛爭,並對香港法治的未來,持樂觀態度。
林定國首先闡明法官角色,指任何公共政策的爭議,都牽涉到兩個完全不同層面的問題;第一是相關政策有否違反法律,第二是相關政策是好是壞。他強調,「法官不會判斷任何公共政策的好與壞」,法庭的責任,是當有人提出質疑時,判定行政立法機關所作所為有否超越法律賦予它們的權力,或違反法律。
評論判決用字態度應克制
然而,當今社會言論自由,亦會出現「不和諧」聲音,諸如對法官無理指控和謾罵,甚至是一些具有侮辱和威脅性的言論。林定國認為,市民有權利評論法官的判決,但這些評論都應該是在充分了解有關案件的證據和法官判案理由後才提出。且提出評論時,用字和態度都應該保持克制。因為法官與普通人一樣都是社會大眾的一分子,「在一個文明的社會,和其他人相處,無論他是誰,總需要一點基本的禮貌和尊重吧!」
林定國表示不擔心法官會屈服於「無理的壓力」。他續稱,真正令人擔心的是日益增加的不當評論,令社會大眾懷疑法官的能力甚至誠信。即使這些懷疑是不合理和毫無根據,久而久之,必然會削弱市民大眾對整個司法制度的尊重和信心。 他強調,要維持香港法治,人民守法和權力機關依法辦事是最基本要求,但更為重要的是所有人對獨立司法機構的尊重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