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香港人家]主張科研合作無專業界限

時間:2016-12-11 03:15:17來源:大公網

  圖:港大實驗室裏,任詠華埋首研發低廉質佳的新發光材料

  任詠華醉心科研。對她來說,在教學上可把化學分成多個範疇,但科研工作就沒有這種界線,「環顧上個世紀的人可謂『萬能』,可以同時是藝術家,又是科學家、工程師,後來由於知識膨脹,才要分為文、理科,理科又再分物理、化學、生物和數學,之後化學又細分為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計算化學、量子化學等。」

  細分分支原為方便教學

  任詠華解釋,在教學方面講求系統性,所以要把化學細分成不同的分支學科方便教學。但在進行科研時,有些人卻將不同的分支學科例如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等領域視作不同的專業來研究,而忽略分支領域間的互補性和理解。

  她認為這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做科研都是希望能解決重要的科學問題,然而要解決這些科學問題不能單靠某研究領域的知識,科研人員往往需要寬廣的學術視野,對不同的學科有一定的理解。

  事實上,早在十多年前亦重新提倡跨學科研究,不同研究領域的科學家互補不足,相互合作,共同面對挑戰。她十分同意這建議,做科研應該是集大成,不應刻意分家。

  「我不時和學生分享,在科研上難以分家。例如要做金屬配合物,我們通常先用有機合成化學做配體,之後才加個金屬核心做成配合物,這部分是無機的合成,或者金屬有機的合成;然後我們會針對這配合物加以表徵,用到好多物理化學的儀器,有時或者會用到分析化學或物理化學進行表徵。」

  籲學生視野要廣闊

  她舉例,很多發光與吸光的實驗,需要用到不同的光譜儀器去檢測,甚至使用脈衝激光,「因為太陽光的收集,都需要用到光化學、光物理學的知識,例如分子軌道、量子化學的計算,而發出不同顏色的光亦涉及大量物理化學和計算化學。」

  她說,化學可稱為一個中心科學,它涉及很多範疇,既可和醫療結合,又可和工程、物理、能源、環境等拉上關係,所以很廣闊,「我和學生講,視野要廣闊,不要只關注自己的研究範疇,畢竟要解決重要的科學問題,就是需要不同專業領域的知識和科學家走在一起。」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