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浸大頒獎學金予八精英運動員

時間:2016-11-28 03:15:26來源:大公網

  圖:浸大上周舉行獎學金頒獎禮

  香港浸會大學為2016/17學年入讀體育及康樂管理學士課程的八名學生頒發獎學金,該八名學生分別是現役及前任港隊代表,其中四人獲全額學費獎學金,達四萬二千多元。有獲獎學生表示,課程能兼顧學業與比賽,獎學金更令自己無後顧之憂。亦有獲獎學生表示,運動員除了獎項外,還有學歷,會更有說服力,讓更多的人參與運動,了解體育文化。   大公報記者 ▉楊州/揚州▉

  浸會大學於上周一舉行獎學金頒獎禮,為八名精英運動員頒發獎學金。浸大副校長周偉立致辭時表示,精英運動員入學計劃的成立,讓表現傑出的運動員升讀大學,他們在校園內外推動健康生活,提高社區運動風氣,為社會作更大貢獻。浸大體育學系系主任鍾伯光稱,體育學系透過不同方式,讓運動員得以升讀大學,而運動員入學後亦獲得多元支援,配合他們需要,讓他們能兼顧練習、比賽及學業。

  就讀一年級的香港傷殘輪椅羽毛球運動員陳浩源在2008年一次交通意外而截肢,事故前他參與過香港羽毛球總會分區賽。他稱,「已有十年無讀書,突然要讀返書,需要點時間適應」。他認為,運動員比賽成績固然重要,但學歷同樣重要,讓自己更有說服力,「文武兼備」,亦能回饋社會。身為傷殘運動員,陳浩源稱,社會普遍印象是殘奧不專業,「似玩」,故他希望藉學歷改變形象,讓自己具說服力,傷殘運動員是專業。

  陳浩源表示,學習與訓練之間須平衡,未來打算參加2020年東京殘奧,預期在六年內完成學位,接着準備加強訓練迎接殘奧。他稱,畢業後會在總會工作,亦會繼續到中小學分享自己運動經歷,尤其是抗逆力及正能量,同時介紹傷殘運動員,令更多學生了解我們。

  國家一級運動員、港隊前藝術體操運動員王虹茵以副學士銜接三年級課程,她自小四起學習藝術體操,並奪得多次獎項。她認為,藝術體操是較冷門的運動項目,故以學業為重,於2012年退役,專心完成學士學位。她稱,雖然不參賽,但會兼職校園教練,不時亦會表演,貢獻自己一分力。

  就讀一年級的香港女子壁球運動員陳浩鈴表示,浸大課程令自己能夠兼顧到學業與比賽,又坦言2018年亞運可能是自己最後一次參加國際比賽。身為全職運動員,她稱,須兼顧訓練與上課的時間,平均一周訓練合共25小時,仍在適應大學生活,「導師了解我們的特殊需要,課程時間較彈性,有時早上訓練,休息時間就上課,下課後再訓練」。

  其餘獲獎的運動員,包括劉紫榮(武術)及冼仲意(女子足球),以及入讀三年級的傅韋麒(跆拳道)、梁城誥(空手道)、譚宇晴(欖球)。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