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二十世紀影響當代科學進展的科學家難得大合照,他們都熱愛科學,心中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慾,能夠鍥而不捨地追求真理\網上圖片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內地崇尚科學,流行着「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的想法,但是現在隨着經濟的發展,社會大眾的想法也有改變,大家不會把自然科學作為一個最大的追求,現代年輕人學習進修有很多選擇,例如經濟、資訊科技、金融和工商管理,這些專業在國民經濟的比重大,行業也需要大量這方面的專業人才,所以很多學子不會把數理化列為升學首選,這不單是內地的情況,外地和香港也如是;中國科學院曾作調查統計,科學家的地位在現代中學生心目中比前倒退不少,所以很多學子也不會選擇自然科學專業了。\潘永強 香港科學創意學會理事
現代社會由勞工密集轉型至知識型經濟,正需要科研成果的支持和配合,所以推廣科研風氣是當務之急,香港創科局成立後,也加大了科研力度,成績卻差強人意,有明顯的改善空間。
抱持客觀 追求真知
真正的科研工作者都熱愛科學,心中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慾,能夠鍥而不捨地追求真理,心中這團求真之火可以說是科研的原動力。但在科研過程中,必須持守客觀態度,進行高階思維的分析和辨證,才可以開創科研的新成果,為人類作出貢獻。因此科學家必須有求真的精神,堅持追求真知的熱誠,同時要有好奇心和想像力。
誠如愛因斯坦所言,想像力比知識重要。例如十九世紀發明的電動摩打,利用電力使齒輪轉動的裝置,沒有人預料到這裝置可用於火車、洗衣機、和各式各樣的機器,科學家總是利用自己的想像力和創意,堅持研究,最終產生了創新成果,所以有恆地把想像力和好奇心發展成創意,務實地研究,成果可以改善我們的生活。
科學思維 不可或缺
科研工作者必須有「科學思維」,科學思維有下列的特色:
邏輯性:任何科學理論必定清晰而明確,有嚴謹的邏輯思維,摒除一切主觀或感情因素。
客觀性:自然科學是歸納性學科,每一發現或理論奠基於實驗證明,科學家認同對一切事物可以經過設計實驗驗證,嚴守科學歸納法的精神;所以科學家勇於懷疑和批判傳統智慧,不會人雲亦雲,所以說科學家都能做到大膽假設,小心求證。
開放性:科研工作者必須開放本身思維,相互討論,可以做到取長補短,容易激發創意,造就創新;在開放的社會裏言論自由,可以包容不同意見,更是提供了上佳的科研發展土壤。
各位青少年朋友,若大家有求真的熱誠,心中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慾,自信做事可以堅持到底,數理科的成績也平穩,你已經具備科研工作者的質素,應該慎重規劃自己的人生路向。科研工作者是捕捉自然界的真和美,找尋它們的規律,是科學家的最大任務,也能在科研工作中自得其趣;若果能夠在科研路上有突破,更可改善人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