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團結基金指本港應借鑒新加坡移民政策

時間:2016-10-31 17:46:47來源:大公網

  團結香港基金兩地經濟研究報告發布會。大公報記者林良堅攝

  大公網10月31日訊(記者孫凌奕)團結香港基金發表題為《迎接時代變遷、與內地經濟並進》為題的研究報告,對香港與內地的經濟關係、香港經濟增長與內地因素等進行了深入研究,報告由香港中文大學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教授廖柏偉領導的研究團隊進行,報告針對香港與內地在物流、資金流和人才流的範疇提出政策建議。

  報告指,香港現時生育率低及平均預期壽命延長,造成人口下跌和人口老化的現象,香港正跟隨日本成為「超高齡社會」,香港因有移民流入,進程較日本緩慢。報告建議借鑒新加坡移民政策,將總人口分別公民、永久居民及非居民三類,非居民可透過不同種類簽證到新加坡居住,持就業/創業入境準證、家屬簽證的人可在住滿兩年後成為永久居民,並可申請公民。政府在從永久居民中吸納部分人士作為新公民,再以新移民填補永久居民人口。以此,維持人口及勞動力在理想水平。

  報告中推測,若每年額外輸入15,000名移民,總人口將溫和增長,並可在810萬穩定下來,而勞動人口則會維持在約360萬,若達不到該數目,整體人口和勞動人口的萎縮將不能避免。報告指,按現時趨勢,預計大部分新增移民來自內地,但不建議新增移民名額透過單程證計劃來港,應從其他途徑,如:輸入內地人才計劃、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輸入中國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第二代計劃,以及這些移民的收養人親屬接收新移民。

  報告建議,若擴大現有的入境計劃仍不能將移民人數增加至目標數量,香港可考慮推行類似美國的「綠卡抽籤」制度,自行設定目標人數及申請條件,包括年齡組別、教育水平、工作經驗等,內地人可通過網絡申請。若申請人數超過限額,可隨機抽籤選擇申請人。這些新移民大多是年輕並接受過大學教育的人才,除了減慢人口老化,還能增大香港經濟容量,對經濟增長及就業都有貢獻。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