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多次炒作「中國間諜」威脅的原中情局局長蓬佩奧,在當上國務卿沒有幾天即露反華強硬派嘴臉。在底特律演講時,蓬氏大放厥詞,一面為特朗普挑起的「全球貿易戰」傾力護航,一面威脅要在非洲發力,驅除中國影響力,讓非洲走「美國模式」。
打不打貿易戰,是美國的事,特朗普自己就能做主。至於說非洲,這位國務卿大人的牛皮吹得實在過了頭,除美一廂情願外,至少得先問問人家非洲願不願意,聽聽中國是否想離開。憑一句話就讓非洲接受「美國模式」,就能把中國趕出去,蓬佩奧還真把自己當成「救世主」了。
從美外交布局看,非洲從未佔據過主要位置。原因很簡單,美對這個落後的「窮朋友」根本看不上眼。冷戰結束後,無論是克林頓的「非洲增長與機遇法案」、小布什的「防止愛滋病緊急救援計劃」,還是奧巴馬的「電力非洲」、「青年非洲領導人倡議」等等,都未在非洲留下特別痕跡。
特朗普上台後,開始重視非洲,並着手制定新非洲戰略。一則,與被其視為「戰略對手」的中國展開全方位競爭,平衡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二則,看好非洲蘊育着巨大商機,與其合作可能會給美帶來經濟紅利;三則,特朗普需要修補與非洲國家的關係,改變其國際形象。
特朗普非洲新政的核心在於,在「美國第一」的前提下,逐步改變以往無償援助的方式,以多元化、多視角、多途徑推動與非洲國家的經貿對接與合作。這十分符合特朗普「商人」個性,美不再繼續作非洲的「冤大頭」,而希望通過「商業對接」,合作共贏,但落腳點仍是美國獲利。
今年三月,特朗普派時任國務卿蒂勒森訪非,主要任務有兩項:一是挑撥中非關係,二是推銷美非洲新政。然而,蒂勒森的「非洲之行」並未成功,美方倡議並未收穫到掌聲,而「接受中國資金將喪失主權」的「離間計」,也被非盟委員會主席一句「我們有自己的意願」當場懟回。蒂勒森灰溜溜提前回國,不久即被解職,「非洲新政」至今也未能走出紙面。
實際上,特朗普「非洲新政」是抄自中國的山寨貨,中方倡導的「合作共贏,共同發展」,被特朗普悉數收入囊中,但與中方政策不同的是,美方案處處散發着投機和銅臭味。
不論特朗普如何裝點自己,但在非洲人心目中,印象最深的還是其臭名昭著的「屎坑」論,是其來自骨子裏對非洲的歧視,是美污辱性移民政策,是「顏色革命」和利比亞戰爭,是「美國第一」與非洲發展的衝突……試想,一個連報告都在「抄襲」的傲慢國家,如何能取信於非洲,又怎能驅除中國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