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同仁堂國藥主席梅群(左二)、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丁永玲(右二)、執行董事兼副總經理張煥平(左一)、執行董事兼財務總監及公司秘書林曼(右一)
大公報記者何嘉駿攝
北京同仁堂國藥(03613)昨日由創業板轉到主板,主席梅群表示,轉往主板上市將增強股份的交易流動性,提升企業形象,並讓公司在公眾、機構及個人投資者中,獲更廣泛認可。首席執行官兼執行董事丁永玲表示,在轉主板後將會有海外擴張計劃,希望在「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發展,亦會考慮進行併購,而海外開店步伐將較以往每年開十家有所增加,且目前手上資金約20億元,足夠支持發展,暫無配股等資本計劃。/大公報記者 李永青
丁永玲表示,昨天是同仁堂國藥的一個新起點,未來是一段新旅程。同仁堂國藥在十九大精神指引下,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踐行新發展理念,繼續發揚團結拚搏、艱苦創業的海外精神,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克服一切艱難險阻,不斷發掘同仁堂品牌蘊含的巨大市場潛力,為世界健康問題提供更好的中國解決方案,讓世界更多人民,享受到源自300餘年歷史傳承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文化,讓同仁堂中醫藥成為世界焦點,為實現中醫藥在世界健康醫療領域中的振興與崛起,做出更大的貢獻。
堅守文化傳播使命
丁永玲指出,該公司於2004年成立,到2013年上市,用了十年時間,在香港逐步做強做大,建立了穩固的發展根基;在香港建成了中醫藥行業級別最高、規模最大的現代化生產研發基地。同時,依託香港開發地緣中醫藥經濟,進一步走出國門,走向主流,堅守着文化傳播的使命,以多種方式向世界推廣中醫藥文化;積極探索走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實踐路徑,提前規劃同仁堂全球布局。
同時,今年一季度該公司各項主要經營指標,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實現20%增幅。銷售收入實現3.79億,同比增長20.4%;歸屬母公司淨利潤1.59億,同比增長19.8%,其主打產品安宮牛黃丸和破壁靈芝孢子粉膠囊,一季度銷售增幅又創新高,市場前景持續向好。
成功走進歐美市場
上市五年來,同仁堂國藥發展蹄疾步穩,經營業績不斷提升,年平均複合增長率超過20%,主要經營指標持續保持兩位數增幅,股東權益回報率始終接近20%,同仁堂海外事業風生水起、蓄勢待發。五年來,同仁堂國藥穩紮穩打,也創新發展,始終堅持「循序漸進,穩紮穩打,成熟一家,發展一家」的原則,確保了境外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根據歐美主流市場在價值觀念、准入政策上的差異與限制,創新開闢了以中醫養生中心為主的中醫藥養生服務新模式,成功走進歐美;通過服務民眾和高層推動,因地制宜,創新創造,逐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向高質量發展升級;堅持中醫藥科學化、標準化發展,聯合世界知名高等學府,如香港大學、史丹福大學、哈佛大學等,開展合作科研,積累了大量數據,為更好用現代醫學語言解讀中醫藥,實現產品准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堅持業務創新模式
談及未來發展大計,她表示,隨着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穩步推進、中醫藥上升為健康中國國家戰略、「十三五」中醫藥創新專項規劃問世、中醫藥法正式實施、《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出台,中醫藥發展將迎來千載難逢的重大歷史機遇。
同仁堂國藥不忘初心,未來會繼續按照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加速投資布局;穩步推進中西醫結合實踐,聚焦世界生命健康領域的前沿科學技術,創新業務模式,發展新興科技健康產業;繼續加大海外收購兼併重組力度,實現資源整合、產融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