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拿大和拉美及加勒比國家組成的美洲國家組織第八屆峰會,2018年4月13至14日在秘魯首都利馬舉行,二十個國家的元首與會,是歷次峰會參加元首最少的一次。特朗普原許諾與會,但會前三天藉口未往,成為首位缺席峰會的美國總統。
特朗普藉故缺席峰會
作為全球首個覆蓋全區域的地區組織,又是一個擁有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綜合性地區機構,如果是全體一致地平等進行協商,無疑能夠推動地區各國的和諧協調發展,應該是件大好事,各方都應予以祝賀。但是,這次峰會卻有不少令人生疑、為之惋惜之處,很難讓人叫好和期待。
縱觀會議的準備和舉辦過程,可以說,會議沒有什麼明顯的亮點。
首先,會議本身與主題有相沖突之處,沒有向所有成員國發出與會邀請,拒絕了一些國家領導人出席會議的要求,本身就有違「民主」精神。
其次,會議宣布將通過的成果文件「利馬宣言」內容不很明確,顯示出它的分歧頗重。
會議的主題是「反對腐敗與民主治理」,明顯含有針對一些國家內政的政治目的,必然會引發爭議。腐敗到處都有,拉美也遠沒有脫離其影響,將反對腐敗列為峰會主題,一方面說明拉美國家充分意識到腐敗的嚴重性和懲治腐敗的緊迫性。但另一方面多國領導人被爆捲入腐敗案例,因而缺少應對的決心和措施,只能將「反腐」停留在空泛的言論上而已。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提出會議主題的人自己卻不得不在峰會前因腐敗辭職。
第三,特朗普沒有明確對拉美的政策,美拉矛盾有日漸突出趨勢。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一年多來,對拉美的舉措令人費解,本人對拉美的態度更為多國指責,讓美國在拉美越來越孤立,明顯不利於他的「美國至上」主張的實施。本以為他會利用參加峰會之機,親自出面給一個「笑臉」,以稍微緩解美拉之間的緊張關係,但他卻出爾反爾,於會前找藉口缺席了此次峰會。當然不能說美國不重視或者不需要拉美,只是近來的諸多事實表明,特朗普政府還在想把拉美放在自己的口袋裏,或者籠在自己的衣袖裏,不想讓拉美與其他地區往來,致使美拉關係依然撲朔迷離,走向不明。
「利馬集團」導致地區分裂
第四,拉美內部矛盾的公開化,對拉美未來發展很為不利。拉美國家多體制不同,發展模式非一,存在意見相左在所難免。但人為地公開擴大矛盾,諸如圍繞委內瑞拉問題還形成所謂的「利馬集團」,導致地區嚴重分裂,只能使問題越來越複雜化,不利於矛盾的最終解決,也在根本上影響「地區一體化」的努力。
在第七屆峰會上,拉美國家曾經比較一致地呼籲成員間的「平等關係」,會後非但未見落實,反而因為美國總統的更迭呈現出「倒退」態勢。在目前美拉關係的情勢下,拉美成員對美國的要求和呼聲恐更難成為現實。
美洲國家組織是一個有着一百多年歷史的地區組織,集有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理應受到廣泛重視,它也應該與其他地區組織和國家保持良好的關係。在這方面,前幾年曾經有過改善跡象,但特朗普總統的政策導致美拉關係重趨緊張,美洲國家組織的對外關係自然也會受到直接的影響。
中國是美洲國家組織的觀察員國,近又受到美國以「挑撥與其大部分成員國關係方式」的特殊「邀請」,自然要關注峰會的進程,了解會議的成果,預期會議的前程,同時希望它能通過峰會為推動地區平等互利發展發揮積極的作用。
可以預言,時代變了,人們認識世界的方式變了,追求的目標更明確了,美國在拉美國家中重彈老調作用不會很大,門羅主義難以再有欺騙性。
中國與拉美關係的發展不會受美洲國家組織中重要成員美國的左右,因為中國的「合作共贏」理念已經深入拉美人心,實際做法和效果也在贏得拉美越來越廣泛的信任。
原資深外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