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從高速向高質發展

時間:2017-12-25 03:15:21來源:大公網

  圖:中國經濟發展進入了新時代,推動高質量發展是根本要求

  12月18日至20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十九大後的首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會議強調中國經濟進入新時代,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未來的經濟政策、宏觀調控和政績考核都要圍繞高質量發展。

  中銀國際宏觀策略分析師 葉丙南、張婉

  會議要求,明年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重點在「破」、「立」、「降」等方面下工夫,加快經濟體制改革與全面開放,提高保障改善民生水平,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保持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和污染防治的攻堅戰。

  一、三大攻堅戰為工作重心

  會議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基本特徵就是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要將推動高質量發展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並由此形成相應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政績考核和制度環境。

  十九大在規劃2020年後兩個十五年的發展目標中沒有設定GDP增速目標,同時強調未來政策重心轉向解決發展中的不充分不平衡,提高經濟的發展質量效益,促進經濟轉型升級。未來三年,中國經濟每年保持6.3%以上的實際GDP增速,即可實現十八大提出的從2010年到2020年實際GDP翻一番的目標。2017年中國實際GDP增速預計為6.8%,在當前全球經濟復甦態勢較好的背景下,預計2018年中國經濟將延續穩定增長,實際GDP增速溫和回落至6.5%,未來三年將有序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各項工作,經濟增速波動的包容性也會有所上升,更強調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特別是鼓勵科技創新,提高市場主體參與經濟發展的活力,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

  會議延續十九大的要求,要求未來工作重點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其中,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的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本次會議要求促進形成金融和實體經濟、金融和房地產、金融體系內部的良性循環,做好重點領域風險防範和處置,堅決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加強薄弱環節監管制度建設。未來金融監管工作重點將集中在影子銀行,資產管理業務,互聯網金融和金融控股公司展開,強調監管協調和統一,加強金融消費者保護,引導金融資源服務實體經濟,防範金融風險跨市場跨機構跨產品傳播。

  此外,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則強調脫貧的質量,強調脫貧政策的精準性,激發貧困人口的內生動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重點是打贏藍天保衛戰,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和運輸結構,加大節能力度和考核。

  二、財政與貨幣政策獲延續

  根據上述工作重心和要求,會議提出要長期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引導和穩定社會預期,把握好工作節奏和力度。

  會議要求積極的財政政策取向不變,但同時提出了要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確保對重點領域和項目的支持力度,壓縮一般性支出,切實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筆者預計,2018年的一般財政赤字目標將在3%左右,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可能會對積極財政政策的實際擴張力度有所影響,基礎設施投資可能有所放緩。

  會議要求穩健的貨幣政策要保持中性,管住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筆者預計,未來宏觀政策將結合三大攻堅戰的要求,堅持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思維,以防範金融風險作為貨幣政策相機決策的重要依據和目標,繼續在推動去槓桿和保持市場穩定之間尋求平衡。

  近期美聯儲再度升息後,中國央行象徵性小幅上調了再融資利率。筆者預計明年央行將謹慎平衡去槓桿、降成本和穩增長等多重目標,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的概率較小,如果CPI增速逐步上升而使實際存款利率為負,那麼可能允許進一步擴大存款利率上浮區間,近期多家銀行上調其結構性存款利率反映了同業業務、理財業務受到更嚴格的管控後中小銀行在資金來源方面面臨的挑戰;未來中國央行可能進一步視市場情況對再融資利率做出調節。

  三、加快建立樓市長效機制

  繼十九大會議強調「房住不炒」後,本次會議繼續強調完善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保持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分清中央和地方事權,實行差別化調控。筆者預計,2018年中國將繼續實施因城施策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和住房金融政策,鼓勵住房租賃市場的發展,提高租賃住房的有效供應,繼續推進房產稅的立法。

  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從住房緊缺的重點城市來看,北京和上海都將發展住房租賃和公有產權房列入了未來城市發展要求。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中提到,五年新供應各類住房150萬套以上,其中租賃類住房,保障類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佔比分別為30%,21%和34.3%。

  會議強調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涵有所變化,強調加快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重點在「破」、「立」、「降」上下工夫。

  五、加快經濟體制改革步伐

  「破」指大力破除無效供給,加快處置「殭屍企業」,積極化解過剩產能;「立」指大力培育新動能,強化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升級,樹立一批具有創新力的排頭兵企業;「降」指降低實體經濟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規範涉企收費,深化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等行業改革,降低用能和物流成本。

  會議強調改革開放要加大力度,在經濟體制改革上步子再快一些,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推進基礎性關鍵領域改革取得新的突破。

  首先,要推動國有企業改革,圍繞管資本為主加快轉變國有資產監管機構職能,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加強國有企業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筆者預計,未來國有企業改革還將加強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改革,通過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作為國有資本的股東代表負責管理或監督國有企業,國資委將進一步放權對國有企業的管理。在央企層面,還將通過更多的兼併重組,提高國有企業的競爭與合作能力,整合行業資源,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經營效率,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在混合所有制方面,隨着第三批試點通過國務院審批,預計未來將有更多項目落地。

  其次,要支持民營企業發展,落實保護產權政策,依法甄別糾正社會反映強烈的產權糾紛案件。全面實施並不斷完善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破除歧視性限制和各種隱性障礙,加快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

  六、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會議提出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目標是實現不同區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礎設施通達程度均衡化和人民生活水平大體相當。重點區域協調建設包括:(1)京津冀協同發展,要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重點,保持合理的職業結構,推動北京與四個中心定位無關的產業向周邊地區轉移,高起點、高質量編製好雄安新區規劃;(2)長江經濟帶發展,要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引領;(3)「一帶一路」建設,要創新對外投資方式,以投資帶動貿易發展、產業發展;(4)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改善生產生活條件;(5)推進西部大開發,加快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推動中部地區崛起,支持東部地區率先推動高質量發展;(6)科學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7)提高城市群質量,推進大中小城市網絡化建設,增強對農業轉移人口的吸引力和承載力,加快戶籍制度改革落地步伐。

  七、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最近幾年來,在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勢力抬頭的背景下,美國和歐盟要求中國開放服務業市場,放開外資准入的呼聲不絕於耳,中國面對國際壓力日益上升。美國總統特朗普一個多月前訪問北京期間,中國宣布將向外國金融機構放開金融服務行業,提高外資持股比例。筆者推測,美國最有可能利用貿易戰向中國施壓,要求向美國企業開放中國市場。

  中國努力與美國保持合作,為國內經濟轉型營造相對穩定的外部環境,在對外貿易上,本次會議提出促進貿易平衡,更加注重提升出口質量和附加值,積極擴大進口,下調部分產品進口關稅,大力發展服務貿易,日前財政部也已經下調了部分進口商品的關稅。考慮到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預計明年將圍繞放寬市場准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推動服務業對外開放、自貿區改革試點等領域出台更多政策。

  八、提高保障改善民生水平

  會議強調要針對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精準施策,着力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擇校熱」、「大班額」等突出問題,解決好嬰幼兒照護和兒童早期教育服務問題。注重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解決好性別歧視、身份歧視問題。改革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加快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繼續解決好「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鼓勵社會資金進入養老、醫療等領域。着力解決網上虛假信息詐騙、倒賣個人信息等突出問題。做好民生工作,要突出問題導向,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找準突出問題及其癥結所在,周密謀劃、用心操作。(本文為作者個人觀點)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