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至中環的地鐵「沙中線」建築工程費用嚴重超支,引來社會各方關注和抨擊,質問有關當局和港鐵公司當日是如何制訂預算、今日又是如何交代大幅超支原因的。
毫無疑問,本港公共交通基建工程建設,無論是設計、建造還是經營管理、水準都是一流的,港人也確實以擁有世界一流的基建交通為傲;但是,無可否認,近年一再出現的基建工程超支和超時,已經令到市民的觀感逐步改變,對基建工程的好感和信任度大打折扣,甚至產生種種疑問和不滿。這是有關當局不可掉以輕心或置若罔聞的。
就以眼前「沙中線」為例,原訂造價六百多億,日前透露超支近二百多億,加上其他種種超額費用,最終「埋單計數」可能要去到九百八十多億,即近一千億元的總建費,平均每公里五十多億,以成本計算,比粵深港高鐵港段的造價還要昂貴。
當然,對巨額超支問題的出現,有關部門是有一套說法的。如「沙中線」大幅超支的原因之一,是因為掘到了宋朝千年古井。
保存文物、活化古蹟,無人會反對;宋代遺址特別是方形古井,全國罕見,予以保留是必要的,改變行車路線和車站搬遠一些也是應有之義。但是,對這四十一個億,具體是如何計算和使用,包括真正為保存古蹟所必須,還是有沒有其他可以減省的什麼行政開支之類,當局既沒有公布,市民也就不得而知了。
同樣,政府近日透露正研究和考慮開發郊野公園邊陲土地和填平水塘以取地建公屋,但前者最少需時十五載,後者更要二十年。移山填土取地,過程當然不簡單,也理應通過嚴格的審查程序,但是,這個過程要得了十五年以至五分之一個世紀麼?換轉是私人發展商,做同一件事,會需要同樣的時間還是會只需個三、五、七載?二十年,可以上月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