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大笨象滙控(00005)是一眾香港散戶愛股,每當12月份,更有「聖誕鐘,買滙豐」的說法。主要原因是滙控派息高,股息率超過5%(現為5.156%),而且每年派4次息,即是持有滙控的投資者,每季都有息可收,對好息一族來說實在很吸引。另外滙控管理層一直以每年增加派息為目標,以回饋一眾股東的支持。再加上滙控業務遍及全球,戰略上以歐洲、美洲及亞洲三地發展,風險分散。凡此種種,過去數十年,滙控就如珍貴的紅酒般被投資者收藏。
但時移世易,好景不常,2008年的金融海嘯席捲全球,滙豐銀行業務在歐洲、美洲受到嚴重的衝擊,更重要是違規的官司及罰款沒完沒了,歐美經濟不景亦大大拖垮滙豐業績的增長,2008年度,集團的股東應佔溢利下跌超過七成(70.1%)至57.28億美元。其後一年,2009年集團的股東應佔溢利只輕微增加1.9%至58.34億美元。隨後滙豐的業務跟隨環球經濟復甦而有反彈,2011年度,集團的股東應佔溢利為167.97億美元,但此亦為業務的樽頸位,即使貸款減值及其他信貸風險撥備減少,往後再未能有新的突破,去年2016的股東應佔溢利為24.79億美元。
股價方面,於2007年的大時代,該年10月31日,股價最高曾見115.09元(以除淨後調整價格計算),至2009年3月31日最低見27.62元,之後股價徘徊在50至80元上下浮沉,相信有關不利的負面消息已經反映。
更重要的是,現時恒生指數成份股的編算中,滙控佔10%,與騰訊一樣,為比重最高的股份,因此,若然大戶要再進一步將恒指夾高,滙控是其中一個必然的選擇。在追落後的憧憬下,加上基金粉飾櫥窗(Window Dressing)效應,滙控有望年底前重上80元水平。(筆者持有滙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