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柴在軍表示,2018年產量在股份制改造後預計達到目前十至十五倍
人人談起番茄再熟悉不過,惟談起「黑番茄」肯定鮮有人聽聞。中國的黑番茄自2000年初開始在河西走廊甘肅省張掖市高台縣的沙漠區落地,培育到2018年,料將通過電商網絡,大規模走進中國的千家萬戶,甚至跨出國門,走向世界。這個關於中國黑番茄的故事,來自中國西部的戈壁沙漠,它不僅是中國一個新的果品,更是一個嶄新產業。甘肅大漠紫光與浙江百e國際戰略日前在張掖市高台縣合作簽約,借助電子商務,進軍以黑番茄等本土特色的農產品。/大公報記者楊韶紅、劉俊海甘肅報道
黑番茄作為中國一個新的沙漠戈壁果品產業,今年實現終高端市場拓展合作。自2002年開始引進德國、美國種子,到2003年大面積引種失敗告終;2004年開始嘗試選育中國的黑番茄種子,2007年開始大田推廣到千萬家農戶,此間歷時十餘年,耗資1億多元(人民幣,下同),終踏上發展甘肅戈壁農業的新藍圖。據悉,娃哈哈、福耀玻璃、天士力、天獅、新時代、四通等多家品牌企業曾先後與甘肅大漠紫光洽談合作,其後大漠紫光將專注於研發、生產及加工,百e國際着力開拓國內外市場。
通過產業改善沙漠環境
大漠紫光董事長柴在軍表示,2018年產量在股份制改造後預計達到目前十至十五倍。浙江百e國際創始人、負責人在接受《大公報》採訪時說,預計今年進入移動互聯網平台進行營銷推廣。他感嘆,「柴總在那樣一個荒漠的地方改造出綠洲,從九十年代努力至今,不容易。我做電商搞互聯網銷售十年,但感覺對社會的貢獻與柴總相比遠遠不如。西北地區的人做事不容易,我們決心與柴總共同把這個沙產業做好,多盡一些社會責任。」百e國際代表鄭煒表示,與大漠紫光的合作,不僅推廣黑番茄產品,更重要的是通過戈壁農業,治理改善沙漠環境,讓更多的企業盡一份社會責任,希望能把項目帶給更多的人,亦能給當地的經濟帶來更多的扶持和幫助。
黑番茄同番茄一樣也是個舶來品,柴在軍將其從德國引入開始在西北沙漠培育種植。2002年,柴在軍開始引進德國、美國種子試種,惟發芽率僅24%,且抗性很差、病多。「引種失敗後,我們雖然損失很大,但也決心自己選育適合當地種植的我們自己的種子。」2004年,他們開始自己製種,與美國商量技術合作,在當地製出的種發芽率美國種子62%、德國種子58%,自己的卻達到96%,成為發展黑番茄產業最重要一步。2007年實現大面積種植生產後,他們以基地做示範,培育教會農民,進行農田推廣,之後採用訂單農業模式建設種植區,開始在廣大農戶中推廣。
預計可產生經濟效益6.6億
柴在軍表示,「我們在甘臨高肅南三縣一區(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臨澤縣、高台縣、肅南縣)培養出2000多名農民技術員、地頭上的技術員,服務於農民推廣種植,這是我們近十年時間最大的收穫,也是我們今天最大的一筆財富。」他感嘆,「雖然不能說把他們的錢袋子裝滿了,但每畝地他們可增加3000至7000元收入,這是農民最擁戴的事情。」
據了解,這產業已使中國西部張掖區域乾旱沙區的農民畝平均收入達到7600元,大大高於常規農業收入,節約用水45%。
合作方百e國際負責人表示,「黑番茄產品定位中高端,從消費升級這波黃金市場切入,聚焦大健康產業。內地正處在消費升級的黃金時期,中產階層有能力有意識去消費一些好產品」。甘肅大漠紫光黑番茄加工項目日前已開工建設,項目佔地30畝,總投資6700萬元,一期項目完成後,種植面積將達1萬畝,投產預計產生經濟效益6.6億元,增加地方稅收5000萬元。
據柴在軍透露,這產業從種子培育開始至今已投入1億多元的前期資金。他說:「從種子研發到運營做市場,我們這些年耗資達一億三千多萬元。」
甘肅省近期出台《關於河西戈壁農業發展的意見》,提出要在嘉峪關、金昌、酒泉、張掖、武威等市發展戈壁農業,計劃到2022年,在河西地區沙漠戈壁新建30萬畝高標準設施農業,柴在軍欣喜迎來了沙產業發展的好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