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反對派「十一」遊行意在補選/方靖之

時間:2017-09-25 03:15:39來源:大公網

  立法會四個議席已定於明年三月進行補選,反對派也在積極備戰,日前更宣布將於十月一日舉辦所謂「反政治打壓,袁國強下台,反威權大遊行」。前學聯副秘書長岑敖暉稱,律政司司長袁國強透過覆核刑期令16人入獄,對香港的法治和法律制度響起警號,如今法律已淪為北京威權管治香港的工具,故此港人要趁「十一」上街,反對威權管治雲雲。一眾社運人士也紛紛呼籲市民上街,矛頭直指袁國強。

  然而,黃之鋒、羅冠聰等人的刑期是法庭依法作出的判決,袁國強只是提出覆核刑期,決定權在法庭手上,這就是香港一直引以為傲的司法獨立。現在多名社運分子入獄,既是自作自受,也是法庭作出的判決,反對派發動一場針對袁國強的遊行,不但是名不正言不順,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針對律政司枉作小人

  反對派自己也知道裁決與袁國強無關。一方面他們不敢再發動針對法庭的遊行示威,上次針對法官的遊行,表面聲勢不小,但已引起不少市民反感,尤其是中間市民,甚至連兩個律師會也不支持反對派的所為,如果反對派繼續將矛頭指向法官,只會進一步引起民意反感,於是便將矛頭指向袁國強。另一方面,反對派以為向政府施壓,能迫使律政司不再覆核刑期,以社會服務令了事,但袁國強竟然繼續上訴,要求糾正輕判,最終更成功改判,袁國強的「不識時務」自然引起反對派反感,要除之而後快。

  值得留意的是,反對派這麼多日子不選,偏要選在十月一日國慶日發難,明顯是別有用心。等如在辦喜慶之時,製造麻煩破壞氣氛,這是相當惡劣和敵意的行為。反對派故意在國慶日發動一場反政府遊行,不但是針對袁國強,也是針對中央政府,要在香港各界慶祝國慶當日向中央「施以顏色」,暴露反對派扭曲的「反中」思維。過去,屢屢選國慶日鬧事的主要是社民連、人民力量、前學民思潮等極端組織,現在連民主黨等也要在國慶日搞事,說明反對派有愈走愈激進的趨勢,結果只會是走進死胡同,輸個精光。

  毋庸諱言,反對派的「十一遊行」根本是一場沒有必要、沒有意義、沒有理由的遊行。法庭已經就案件作出了判決,判詞亦已發布,反對派如果不滿可以上訴,通過司法手段處理,而不是輸打贏要,官司有利時就高叫司法獨立,判決不利時就批評法官,甚至埋怨律政司不應上訴,請問這是什麼法治精神?這次遊行的意義,難道就是要求律政司以後都要自綁手腳,不能對違法者檢控、不能上訴,要對這些遭判決者從輕發落?

  上訴庭早前已就新界東北案頒下判詞,花了不少篇幅談論「公民抗命」,強調「公民抗命」涉及犯法手段,違反香港基本法,不能以此為開脫罪行的解釋;並指被告以暴力衝擊立法會的所為不符「公民抗命」的精神,而是罔顧法律,並以暴力嚴重破壞公共秩序及公共安全的擾亂行為,故不是輕判的理由。

  法庭的判決再次重申一個原則:法律只認同和保護合法的權力與自由,違法者無論犯案動機多麼崇高,都不是求情及輕判理由。「公民抗命」涉及犯法,因此不能以「公民抗命」作為開脫罪行的解釋,法庭更會判處具阻嚇力的懲罰。即是說,就算律政司這次不作出覆核,法庭也會針對同類案件作出具阻嚇力的判決,反對派針對律政司的行動,完全沒有必要,也是枉作小人。

  準備補選大打「悲情牌」

  反對派「十一遊行」的司馬昭之心早已路人皆見,遊行目的並非是所謂尋求公義,而是為即將進行的補選作準備。一方面繼續炒作一些社運分子的入獄,企圖將他們塑造成所謂的「抗爭英雄」,為他們戴上各種政治光環。「末代港督」彭定康近日來港時,多次高度評價這些抗爭者,也有為他們「背書」之意,目的就是製造悲情效應,以便在補選中大打「悲情牌」,鼓動反對派支持者在補選中踴躍投票,協助他們及其政黨「重返議會」。

  另一方面,反對派也為製造新的政治議題,樹立新的「政治稻草人」。反對派在選舉中從來都主打負面戰術,不在乎提出什麼政綱建議,而是着重樹立敵人、炒作議題、挑動對立、渾水摸魚。然而,現在政改議題已經擱置一旁,打了多年的「政改牌」已經不合時宜,再加上林鄭月娥上任後一直保持較高民望,並陸續推出各項有利經濟民生的政策,得到市民的認同,反對派要將林鄭作對手,由以往的「反梁」變「反林鄭」,恐怕只會吃不了兜着走。於是,決定藉司法議題發難,利用一些社運分子入獄大肆炒作所謂司法不公、政治打壓,並將矛頭對準律政司司長,於是才有了這一場「十一遊行」。

  不過,反對派恐怕打錯了算盤,司法制度是香港的基石,司法獨立更是不容衝擊,反對派先後發動針對法官及律政司的遊行,等如是公然衝擊香港的司法制度,已經引起市民的反感。而將司法作為補選議題,更難以引起市民共鳴,不可能得到市民的支持。其實,這一場補選的真正焦點只有一個:反「港獨」。反對派敢在這個議題上接招辯論嗎?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