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反對高鐵在港實施「一地兩檢」的黎廣德提議,把出入境檢查的地點轉移至福田站和深圳北站。他指深圳始發的高速列車頻密,「長途」旅客前往當地換乘會有更多選擇,可以提升效益。而且,他認為「短途」旅客不論在何處過關檢查,總旅程時間都分別不大。論述可謂荒謬絕倫。
首先,黎氏「多地兩檢」建議根本沒有增加港人的選擇,「更方便」一說根本無從談起。高鐵在港實施「一地兩檢」,本來就不妨礙香港出發的旅客前往深圳北站換乘列車,甚至提供了黎氏方案所沒有的直通列車,對旅客出行選擇的限制最少。如果黎廣德看過那個僅供參考的時刻表之後,略嫌香港始發的長途列車不足,合理的做法應該是向鐵路總公司爭取加密班次,而非改讓深圳成為樞紐。如此方才符合廣大香港市民的利益。
事實上,「駁艇仔」比直達目的地更方便之說,正常人都會看到荒謬之處。先暫且不論拿着行李換乘的諸多不便,中途換乘的旅客首先就要解決後續旅程車票不確定的問題。旅客當然可以通過預先購買聯程車票,預防自己因為買不到車票而滯留中轉站,但能否買得到心水時段和座席等級的車票,及把換乘所衍生的時滯壓縮至合理水平,顯然又是另外一個問題。黎廣德不是高鐵乘客,亦不清楚今時今日各條高鐵幹線的繁忙程度,自然也不會察覺到換乘和買票的困難。
再者,黎廣德的盤算框架是經不起動態考驗的。他彷彿以為無論過關時間如何延誤行程,「長途」旅客的數字都不會變化。但在現實世界裏並非如此。長途旅客會因為「多地兩檢」的麻煩放棄乘坐高鐵,又或者因換乘所引起的各種不確定性而直接到深圳登車。換句話說,他的建議本質上無異於破壞廣深港高鐵香港段的長途服務功能,削減而非增加該線路的使用量,「多地兩檢」可以「增加高鐵效益」實屬無稽之談。毋庸贅言,高鐵慘淡收場正是他所樂見的。
黎廣德有這種「離地」的盤算並非偶然,乃因為他不了解各種交通運輸模式之間存在着激烈的競爭。他在早前在一個電視直播節目中表示,相對於「長途」旅客的總行程時間,「多地兩檢」的時間相對「較短」,影響「較小」。但問題的癥結根本不在於中途落車檢查時間佔總行程的比例有多大,而是當中的額外耗時將令高速列車前往目的地的車程比其他交通工具長,可能會在市場上喪失競爭力。擁有運輸市場觀念的人,絕不會輕易犧牲「長途」旅客利益。
或許很少人留意到,黎廣德也不見得有多照顧「短途」旅客的利益。他的視野只及深圳,但實際上我們的鄰居還有東莞、惠州等諸多城市,而高鐵的出現也基本把廣東壓縮成一個兩小時交通圈。
如果只在福田站和深圳北站設立檢查點,前往其他城市的「短途」旅客豈非也要中途落車接受檢查?如此,「短途」旅客不受影響一說頓成謊言。
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