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半年150項目落戶 涉695億

時間:2017-03-31 03:16:42來源:大公網

  【大公報訊】記者韓毅重慶報道:重慶市商務委數據顯示,去年8月底以來,重慶自貿區範圍內共簽約落戶項目150個,投資總額695.2億元(人民幣,下同),涉及總部貿易、金融及類金融、國際物流、先進製造、跨境電商、總部結算等領域。

  兩江新區是重慶自貿區的主要實施區域,該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湯宗偉此前稱,重慶是內陸型自貿區,建議「內陸自貿區對標香港,走自主創新之路。以香港自由貿易作為對標目標,有選擇性的借用其開放自由制度、體系、模式、方式、政策」。

  數據顯示,去年9月至今年2月底,重慶自貿區範圍內市場主體活躍度大幅提升,區域內新增戶數10127戶,資金總額806.05億元。其中新設企業4185家,資金總額803.14億元;個體工商戶5942戶,資金總額2.91億人民幣。新設企業中,內資企業4162家,註冊資本總額796.37億元;外商投資企業15家,合同外資6.77億元,通過備案新設外商投資企業8家,佔比53.33%。

  此外,該市已建立2017年度重慶自貿區重大項目動態儲備庫,目前已包括投資類項目56個,投資總額625億元;貿易類項目12個,投資總額37.9億人民幣,可實現進出口84.5億元。

  《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支持自貿試驗區符合互認條件的基金產品參與內地與香港基金產品互認。湯宗偉在三月時指出,重慶可借鑒沿海四大自貿區發展經驗,並建議內陸自貿區對標香港,走自主創新之路。

  西南財經大學經濟信息工程學院院長霍偉東對此也表示同意。他提到,發展初期,做好自貿試驗區城市的功能定位,明晰海關商檢等部門在重慶自貿試驗區的地位和職責;發展中期,堅持簡政放權,提高自貿區運營效率,降低企業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從而促進特色產業的聚集;發展後期,根據周邊區域的需求變化進行政策調整,繼而推動產業升級。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