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立法會會期開啟已經近兩個月,但運作上仍「磕磕碰碰」、未見暢順,昨日又發生了官員是否回答劉小麗等四名正被律政司提起司法覆核議員問題的風波,結果政府同意「大局為重」,准許官員回答問題。
事件的發生,關鍵在四名議員的身份確認。劉小麗、姚松炎、羅冠聰、「長毛」梁國雄四人,十月中曾經宣誓就任,亦被監誓人認可,但其後全國人大常委會「釋法」,明確宣誓必須準確、嚴肅、誠懇及全部完成,而當日宣誓期間,劉小麗「龜速」宣讀、姚松炎中間「加料」、羅冠聰以疑問語氣唸出國號、「長毛」則打黃傘、撕文本,種種所為,明顯不符合「釋法」的宣誓標準。
正因如此,特區政府在人大「釋法」後,繼司法覆核梁頌恆、游蕙禎的議員資格後,緊接着再向劉小麗等四人作出覆核。
而與此同時,律政司司長袁國強去函立法會主席梁君彥,表明在訴訟進行期間,出席立會會議的政府官員不會回答劉、姚、羅、梁四人的問題。
事情在這裏本來是清晰的,但昨天上午在出席財委會議的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拒答」後,到了下午,出席會議的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又回答了劉小麗的問題,但以「劉小麗當選議員」稱呼之,反對派起哄「休會」。
其實,劉小麗等四人,目前雖然仍可安坐莊嚴議事廳中,仍可向官員提問,但在人大「釋法」及政府提出司法覆核之後,他們的議席實際上已「岌岌可危」,下場不問而知。
因此,他們的發問確實是多餘和不可能有誠意的,目的只是為了抗拒和挑釁覆核而已。從法律層面和立會議事規則而言,一日法庭未就覆核作出裁決、一日他們仍堅持要上訴,他們的議席是還在的,但提問已經失去意義、官員的回答也是「白答」,因為四人不可能有切實的跟進。而「拒誓」後果,只能由劉小麗等四人自己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