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從法律和教育層面加大力度反「港獨」/曾淵滄

時間:2016-11-21 03:15:46來源:大公網

  高等法院宣判梁頌恆、游蕙禎兩人失去立法會議員資格,此事固然大快人心,但是香港「港獨」勢力並不會因此而消失,反「港獨」運動只是剛剛開始,得到第一場勝利,依然任重道遠。

  全國人大常委釋法之後,香港有法律界發起黑衣遊行,中大有畢業生在畢業典禮上舉牌反釋法,另有法律界人士試圖歪曲基本法,也有人試圖為釋法「再釋法」……種種的行動,背後的因素是「港獨」。他們不敢公然喊「港獨」,就以司法獨立、香港自主、民族「自決」等種種口號取代,這與「港獨」思維沒有區分。

  人大釋法具阻遏作用

  全國人大常委對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條進行釋法,對尋求擔任公職的「港獨」分子有阻嚇作用,但是,仍然有許許多多沒有打算競選立法會議員的「港獨」分子依然會堅持宣揚「港獨」,特別是教育界。今日年輕人的「港獨」思潮就是由學校開始傳播的。

  且聽聽一位在教育界工作的「港獨」分子的公開談話。他公開鼓勵教育界應該在學校以教導學生「獨立思考」為幌子來談論「港獨」。討論的方法是,先假設中國大亂,然後是香港該如何自處?很自然的,在這個前提之下,教師就很容易引導學生們得到香港應該「獨立」的結論。

  另有一些反對派,千方百計利用港人對二○四七年的模糊認知,製造恐慌感。他們宣稱不少人手上的屋契到了二○四七年七月一日就無效,他們也宣稱基本法第五條指香港五十年不變,因此五十年後即二○四七年七月一日後的香港前途,應該由香港「民族自決」……

  實際情形是,所有在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之後才獲得的土地、土地有效期全部跨越了二○四七年七月一日,香港特區政府是有權批出跨越二○四七年七月一日的土地契約的。只可惜特區政府一向被動,很少公開宣傳這個事實,才令反對派有機會在二○四七年問題上大做文章,製造恐慌,製造「民族自決」的話題。

  因此,我認為特區政府應該主動宣傳特區政府有權批發跨越二○四七年七月一日的土地地契這個事實,不要讓反對派利用這個議題放大恐懼感,撒播「港獨」的種子。

  法院對梁游二人的裁決,不是打擊「港獨」分子的結束,立法會裏仍然有不少「港獨」分子,特區政府應該思考是否應該有後續工作。立法會外也同樣有不少「港獨」分子,「港獨」分子以非常多不同的方式宣傳「港獨」,也因此,反「港獨」必須是多管齊下。

  第一條是法律。基本法清楚表明: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法律上禁止「港獨」分子擔任特區政府的重要職位及立法會議員。因此,法院對梁游兩人的判決是反「港獨」在法律戰線上第一場勝仗。特區政府還得準備更多的法律行動。

  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梁愛詩曾經建議,在基本法二十三條未正式立法之前,可以考慮將部分重要的,涉及國家安全的法律,在現有的法律上加以修改、通過。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建議,這是反「港獨」第一條戰線的突破。

  很明顯,基本法表明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港獨」很自然地就是分裂國家的罪行,是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也因此,制定法律將鼓吹「港獨」的人繩之於法是正確的,特區政府應該好好地考慮這方面諸多的建議。

  反「港獨」的第二條戰線是思想教育戰線。反「港獨」不能單單只在法律的層面進行,「港獨」思潮事實上已經侵蝕好些無知的年輕人的頭腦。因此,反「港獨」運動不能只靠法院工作,而是應該在理論上做好工作,讓年輕人徹底認清「港獨」的禍害,增加對中國的認識。

  今日,一些年輕人對中國內地出現兩種極端的認識。其中一種是對中央政府的錯誤認知。這些人長期受到反共人士的思想灌輸,導致不愛國;另外有一批年輕人則只懂得到深圳花天酒地,在他們眼中,中國內地也是一片荒唐。這兩種極端思潮都使得一些年輕人抗拒香港回歸的現實。

  端正青年對國家認知

  反「港獨」在思想戰線上要做的事,就是增加年輕人對國家的了解,要想方設法讓年輕人清楚認知真正的中國,認識今日強大崛起的中國,特別是打貪反腐之後的中國。同時也認識中國歷史、民族的自尊心、愛國心,從認識國家歷史開始。今日香港年長的一輩是在港英殖民主義的教育制度下成長,說也奇怪,年長一輩對中國歷史的認識遠勝於在回歸後成長的年輕一代。很明顯,回歸後香港的教育出現了問題。問題出在那裏?是教材內容出了問題?是教師出了問題?

  解決不了教育問題,「港獨」問題將難以根除。這是千秋大業的工作,特區政府必須有決心迎難而上,不能姑息、苟且。今日,有人建議全體香港學生要上中國歷史課,這是好的建議。但是,要小心,如果負責上課的老師依然傾向「港獨」,那麼,中國歷史課就可能事與願違。此外,數十年前的中文課本,以潛移默化的方法把中國歷史、中國文化輸送給學生,今日的中文課本已經變成純語文課本。這些都是反「港獨」第二戰線要做的工作。

  愛國主義思想培育要從年輕人開始,不但在學校進行,也該在學校以外的場合進行。要讓更多的年輕人認識祖國的最佳做法,是讓他們親自到內地看看,這是重要的。當然,讓年輕人到內地看看涉及大量經費,政府及愛國愛港的有情人需要更多支持。

  資深評論員,博士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