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約奧運後,國家隊奧運精英代表團一行到港三天的活動引起全港市民的熱捧和好評。奧運精英的系統宣傳,一方面能促使港人通過熱愛奧運偶像而熱愛體育運動,增強身體素質,培養意志品質;另一方面能培養港人特別是年輕一代的家國情懷和民族認同感。
偶像塑造的意義
(一)通過奧運精英偶像傳播,激發港人家國情懷。奧林匹克精神旨在突破國界,宣揚「四海之內皆兄弟」,拋棄區分求共對。港人對內地奧運精英訪港之所以喜聞樂見,在於運動本來就超越政治糾紛。內地和香港本是一家,共同享受運動帶來的榮耀和喜悅。擁有一半英國人血統、代表中國出戰奧運馬術比賽的運動員華天,因其外在形象和內在品格的正面性而廣受港人愛戴;中國游泳運動員傅園慧的「暴紅」,更跨越國界的禁錮,實為積極樂觀、正能量的代表。奧運精英在香港青少年心中甚至超越了以往的娛樂明星,對港人產生潛移默化的正面影響,激發他們的大國情結和民族主義精神。
(二)在全港負面情緒較多的背景下,傳遞正能量。他們本身具有積極的形象,特別是本次奧運會中,傅園慧的率真可愛、林丹的雖敗猶榮、孫楊的逆轉局勢、吳敏霞的五連冠、女排的輝煌再現等,都能為關注奧運、運動、偶像的港人提供歡樂和正能量,必定能持續性地起到社會輿論的正面作用,甚至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沖淡政治矛盾和社會矛盾對港人情緒的影響。
(三)有利於轉移港人特別是青少年的政治關注視線。最近,反對派利用青少年學生的「年少無知」,把港「獨」議題延伸到校園。一些「涉世未深」的青少年「被政治化」。青少年時代喜歡體育運動、追星、交好朋友,奧運精英偶像化最能迎合青少年的需求。把奧運精英四年一度的訪港行變為經常性赴港,與青少年在體育和生活上互動,必定能讓青少年心有所託。
(四)激發全民運動熱情,增強全港市民身體素質。香港地少人多,住房面積小,私人空間不足,公共空間需求大。港人較多時間逗留在街道和商場娛樂消遣。而運動場所佔地較大,收益較低,供應短缺。除了室內健身運動,港人較少能接觸到大型戶外運動。通過奧運精英的示範作用,能吸引一批青少年愛上體育運動。通過參與公共活動,多與有共同愛好的人交朋友,增強市民之間的凝聚力。
雖然特區政府及社會各界在全港體育運動事業上投入不少,但成效不明顯。在奧運精英培育方面,由於香港運動員生源和基數較少,奧運精英產出相對困難。在體育普及化方面,由於土地成本昂貴,全港室外運動場地不可能大量供應。在體育盛事化方面,香港申亞等大型節事也因市民反對而擱淺。香港體育事業精英化、普及化和盛事化的效果不理想。
正能量的激發路徑
通過自身力量打造香港體育事業,激發市民正能量的目標遇到阻滯,可嘗試借力內地奧運精英,或許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奧運精英偶像「來港計劃」。從一九九六年起,奧運冠軍代表團在奧運結束後都會到港交流,政府和市民對活動的反應都非常好。但交流活動僅限於四年一度,特區政府應在「藝術及體育發展基金」的基礎上,對內地奧運精英實施資助計劃。一是,奧運精英交流計劃,讓奧運精英一年數次輪流赴港。通過節事邀請方式讓奧運精英訪港常規化,借助國慶日、元旦、二○一七年香港回歸二十周年等大型活動契機,邀請內地奧運精英到港表演,與市民互動。二是,奧運精英選調計劃,讓奧運精英每年固定時間選調到港,對應單位。如老女排陳亞瓊退役後到中聯辦宣文部工作,就對兩地體育交流做出不少貢獻。內地冠軍教練或運動員可以香港體育學院為對口借調單位,每年固定時間到港執教或受訓,兩地互相吸取經驗。三是,邀請一些擬退役的奧運精英到港執教,培養香港青少年奧運後備軍。充分利用奧運精英的偶像影響力,帶動本港青少年積極參與競技運動的專業訓練。
(二)全媒體傳播奧運精英正▉面形/面型▉象,塑造奧運明星。媒體宣傳是樹立內地奧運精英在港人心中的偶像正▉面形/面型▉象的重要管道,可通過全媒體對奧運精英的資訊持續傳播。一是,奧運精英自媒體管道。奧運精英,特別是奧運網紅可以通過直播節目、微博、朋友圈等持續吸粉,讓香港青少年持續關注體育偶像的動向。二是,港媒管道。特別是TVB、港台、主流網站、發行量高的報刊雜誌,應持續報道奧運精英動向。如聯合內地媒體拍攝奧運精英專題片,讓奧運精英成為港人茶餘飯後生活的一部分。三是,Facebook管道。Facebook是港人特別是青少年高頻率使用的移動互聯網平台,通過植入Facebook傳播,其到達率、接觸率和轉化率都較高。
(三)多元主體合力宣傳體育精神。整合政府、體育界、學校和全社會力量宣傳奧運精英的拚搏精神。一是,建議成立「奧運精英偶像聯盟」。由政府和商界多元方式出資成立聯盟基金,贊助奧運精英精神的宣傳和推廣活動。二是,通過中國香港體育協會,借助霍啟剛及郭晶晶伉儷在商界和體育界知名度,廣泛推廣體育活動、體育盛事和奧運精神。三是,由香港體育學院牽頭,聯合各大專院校體育部門,在高校中進行奧運精英系列推廣活動,讓香港運動員樹立奮鬥目標,為奧林匹克事業而努力。四是,激勵退役在崗的奧運精英多參與公共體育賽事和出席活動,頌揚奧運精神和體育精神。
陸劍寶為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經濟學博士後、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