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狂人的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自從當選以來金融市場大幅震盪,只有美元、美股,以及與美元掛鈎的港元逆市一同高企。
隨美元上揚吸資金流入
港元高企不利本港經濟增長,而港元高企、人民幣貶值,卻令內地客大舉南下買入香港樓以作對沖,直接進一步推高樓價,因此有人建議,應把港元與美元脫鈎。
無疑,港元過強對經濟有不利影響是毋庸置疑的,但脫鈎能否解決上述的問題,卻是值得商榷。
隨着美元繼續強勢,港元在牽引下,出口競爭力大跌,旅遊收入亦大受影響,連服務業和零售業亦一同遭殃。事實上,進出口貿易佔本港GDP的兩成,而零售和服務業更是香港經濟的重大支柱。近數月以來因為港元不斷升值,令本港零售市道一直低迷,便可見港元強勢對本港經濟的不良影響。
同時,港元升值,人民幣和其他地方貨幣貶值,更吸引到大批外資來港投資物業。在這情況下,有人因而重新提出應結束本港聯匯制度,然而,這個建議未必有效。
自由浮動削投資者信心
需要知道的是,若港元與美元脫鈎,港元自由浮動後,幣值未必一定下跌,可能反而會更高,這樣脫鈎便得不償失了。
但假如屆時港元跟隨其他東南亞貨幣一同兌美元下跌,資金便有可能一同流出本港,再者,金融業是香港另一大經濟支柱,而這方面的發達,很大程度上是受惠於穩定的匯率機制,假如香港實施貨幣自由浮動,外國投資者對本港的信心將會減弱,對本地金融業發展將非常不利。
亦有人建議港元應改與人民幣掛鈎,但對於這個問題,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陳德霖便在早前表示,現階段條件尚未成熟。
然而即使港元真的與人民幣掛鈎,內地人減少了來港置業,但本港樓市供應不足的問題仍未得到解決,失去的外地資金很快又會被本地炒家資金所填補,令樓市依然易升難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