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港大首研光控納米機械人

時間:2016-10-25 03:15:41來源:大公網

  圖:唐晉堯及其研究團隊研發全球首個「光控納米機器人」,突破原有的磁力控制層面

  科幻電影常有微型機械人的情節,如《奇妙旅程》中納米潛艇深入人體修復受損大腦,其技術未來十年可能成真,為生物醫學應用提供嶄新發展方向,未來某天,人們毋須在手術室做手術。香港大學化學系研發出號稱全球首個「光控納米機械人」,能感應光進行上下左右的移動,大小僅約幾微米(約一根髮絲的五十分之一)。研究團隊表示,未來有望應用於生物醫學等範疇,如輸送標靶藥物,甚至可以去除腫瘤細胞。\大公報記者 ▉楊州/揚州▉

  「光控納米機械人」是由港大化學系助理教授唐晉堯的研究團隊研發,證實以光作為納米機械人的推動力是可行的方案,其納米機械人由硅和二氧化鈦這兩種感光性較強,且帶有電荷的半導體材料組成,並加入催化劑,其材料可於兩至六個月後在體內分解。當納米機械人在感應光後,會產生化學反應及電場,可以左右移動。同時,為了精準納米機械人的移動,研究團隊更加入「化學修飾」(俗稱編程),控制其移動行為,如前後移動。

  光控運用形成有序運動

  唐晉堯表示,納米機械人研究目前仍處於磁力控制層面,而是次研究則以光引導,實屬全新的發展方向。他續說,研究理念源於趨光現象,如飛撲燈下的蛾子及水裏游動的綠藻等,若將光控運用於納米機械人,能提升其靈活性,並形成有序運動。這技術為疾病治療提供新方案,納米機械人注入人體,以非介入治療方式,輸送標靶藥物或是去除腫瘤細胞。

  十年後可進入實際應用

  唐晉堯補充稱,納米機械人雖然採用無毒的物料,但是研究方案所配合的特定溶液對人體有害,研究團隊仍尋求或研發無害溶液,以取代原有溶液,「過程預計需時十年」,方可投入應用階段。另外,研究團隊表示,接着向研究資助局申請撥款,用於研發更高效、更具生物兼容性的納米機械人,為其應用帶來突破。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