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黃益平指出,產業升級的挑戰及政策性變化推動銀行業風險上升,金融風險跟經濟的發展、政策的開放和技術的應用緊密相關,認為金融部門應是在全部經濟當中受到最嚴厲監管的部門。
黃益平在昨日的中國銀行業發展論壇上關注,中國銀行的不良可能沒有特別嚴重,但它本身還在不斷上升,同時又有一定的低估。
另外,中國的高槓桿率已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問題。其中,企業債較高主要體現在非金融企業債務佔GDP的比重大概高達160%,甚至更高一些的水平,與國際水平比也屬相當高的。
他分析稱,中等收入陷阱及政策性變化推動銀行業風險上升。低成本優勢喪失,需要產業更新換代、需要產業升級,導致一些企業要關門、工人失去工作、一些負債可能變成不良。
而過去金融改革的重心主要放在機構的設立和規模擴大上,沒有把很多精力放在市場的開放、市場機制的運用,尤其是利率、匯率、資本流動和資金配置的決定。
因上述而帶來的金融市場不確定性、不穩定性會提高,還包括一些風險的增加,這些都必須面對和應對的問題。
他指出,其中利率市場化必然要打破剛性對付,這雖意味?不良資產、金融風險有上升的可能,但也是強化市場紀律的一個舉措,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殭屍企業出清,這有助資源得到更好的利用,對金融機構、企業來說都是極大的推動。
他相信,最近金融風險可能主要是跟經濟的發展、政策的開放和技術的應用緊密相關,要應對這風險的核心還在監管。金融改革必須跟金融監管相結合,金融部門必須受到嚴厲的監管。信息不對稱很容易導致系統性風險,所以不管銀行還是資本市場、還是互聯網金融,都必須加強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