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阿里影業首席執行官張強認為,中國電影業的痛點,正是阿里影業的發展機會/大公報記者李潔儀攝
阿里巴巴旗下阿里影業(01060)首席執行官張強表示,為實現「互聯網+電影」的發展趨勢,阿里影業公布發展戰略,誓要有別於傳統電影公司,更好的通過互聯網技術,解決中國電影行業的痛點。另外,對於市場一直憧憬阿里影業或獲注入合一集團,張強回應指,暫沒有計劃。/大公報記者李潔儀上海報道
阿里影業以「生來不同」為題舉行發布會,張強在會上表示,阿里影業成立近兩年來,一直承載阿里巴巴集團對娛樂產業的長遠規劃與布局,就是要成為跟傳統電影公司不一樣的企業,通過互聯網的思維與技術,改造傳統電影業,以解決中國電影行業的痛點。
培養「90後」年輕人
「人才瓶頸已經成為當今中國電影最大的痛點!」張強認為,中國電影行業的痛點,在於缺乏人才,因此阿里影業去年啟動「A計劃」,投資10億元人民幣,通過大量網劇及網絡電影孵化人才,重點扶持「90後」及「95後」的年輕人,又與電影專業院校深度合作。
張強提到,阿里影業旗下網上售票平台「淘票票」,通過互聯網方式,改變消費者的購票習慣。他續說,計及騰訊(00700)旗下「微票」、百度糯米及貓眼,內地網上購票比例由2015年初不足30%,增至2015年底達80%水平。
在提升購票的方便程度以外,張強認為,中國電影行業仍有不少掣肘,包括投資風險巨大,加上收費模式單一依賴於電影票房,而且資金回籠周期漫長,拖欠款項的情況嚴重。不過他指出,面對電影行業的痛點,正是阿里影業的發展機會,阿里影業將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優勢,達至更精準的宣傳推廣,同時建立融資平台,讓電影融資更容易。
無意注入合一集團
對於被問到阿里巴巴集團會否把合一集團注入阿里影業,張強回應說,暫時未有計劃。
2014年4月底,阿里巴巴集團以12.2億美元(約95.2億港元)收購內地視頻平台優酷土豆,翌年8月改名為「合一集團」,並於今年4月正式成為阿里巴巴旗下全資子公司。市場一度傳出,繼網上售票平台「淘票票」及電影集資平台「娛樂寶」後,阿里集團或會把合一集團的資產,一併注入阿里影業。
另外,阿里影業非執行董事李連傑表示,在電影路上與阿里巴巴的理念相同,希望做到「讓天下沒有難拍的電影」。他提到對香港電影業感到驕傲,因為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香港電影對亞洲的影響力遠大於今天,未來仍要努力,期望中國的電影製作人通過電影,把中國的文化推向亞洲、走向世界。
《激盪三十年》搬上銀幕
另外,阿里影業(01060)宣布,與包括有「金牌經理人」之稱的太陽娛樂文化董事總經理黃柏高、電影導演陳可辛、谷國偉及錢國偉等人合作,將製作17部電影及兩部電視劇。
其中,電影《激盪三十年》是來自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的經典作品,描繪中國企業在改革開放年代走向市場、走向世界的成長發展之路,當中亦紀錄聯想集團(00992)創辦人柳傳志、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萬科企業創始人王石等企業家的奮鬥歷程。